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发生在哪个年代

张强律师 法律咨询 2022-03-14 06:11:39

导读: 新农合的全称是新农村合作医保。出台后,解决了农民看不起病的问题,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农民因病返贫。得到了很多农民的认可,尤其是那些因为住院花了很多钱报销的农民。 近年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日趋完善。比如重疾住院报销比例从一开始的50%提高到现在的70%,高血糖、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发生在哪个年代

新农合的全称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推出之后解决了农民看不起病这一难题,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农民因病返贫的问题,得到了很多农民,尤其是生病住院花了大钱报销了的农民的认可。这几年,新农合的制度也是越来越完善,比如大病住院报销比例从起初的50%提高到了现在的70%,高血糖、高血压等慢性病也陆续被纳入新农合的报销范围内。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发生在哪个年代

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有人支持,就有人反对,新农合自然也不例外。最近几年新农合参保人数是逐年递减的,据了解,2019年我国新农合参保人数为10.2亿人,2020年参保人数就下降到了9.98亿人,可以发现新农合正以每年不低于2%的不利在递减。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发生在哪个年代

笔者在同农民的沟通和交流中了解到,导致农民不愿意缴纳新农合,新农合断缴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

其一、新农合费用逐年上涨,我国刚推出新农合时一年一人的费用为10元,从那时候开始新农合的费用每年都在涨,2022年已经上涨到了320元/人。看似300多元保障一年的医疗,但了解农民收入的都知道,这320元可能就是一亩地一年的纯收入,连老人加小孩,一家6口人光新农合一年的费用就接近2000元,经济发达的地区还好,对于那些偏远山区的农民来说,这已经超出了他们的承受范围。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发生在哪个年代

其二、新农合年底清零。严格来讲,新农合也算是保险的一种,年底清零重新缴纳没有问题,但很多农民接受不了,他们认为自己没有使用新农合报销,第二年缴纳的钱同当年报销过的人一样多,这就让他们觉得不公平,一年没用钱百花,索性也就不再缴纳了。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发生在哪个年代

其三、用了新农合花费反而更高。有农民反馈自己一个普通的小感冒因为发烧去了医院,以前在村卫生室打两个吊瓶一百多块钱就能好,有了新农合后寻思去大医院,结果一通检查后同样还是打吊瓶,不住院吧医院不给报销,住院吧,一个感冒最后花了1000多,虽然大部分报销了,但最后花的钱比村里卫生室的多得多,报销反而花的多也是很多农民断缴的原因。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发生在哪个年代

针对新农合断缴的原因,全国政协委员、广西海洋局局长、农工党广西区委会主委蒋和生给出了建议:1、实行阶梯式动态收费政策,对于连续缴纳新农合但是为产生费用的农民,可以给予一定程度的优惠,减少缴纳的金额。2、可以参考医保类似的模式,将年末结余部分按一定比例存入个人账户,取消年底清零。3、将新农合和新农保联合起来,减轻农民购买“两保”的经济压力。4、继续加大新农合的优惠力度,降低个人缴纳金额,提高财政补贴金额。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发生在哪个年代

蒋委员的建议引起了网友的激烈讨论,有网友也给新农合支招,比如“按出险次数(住院)浮动保险费。”也有网友建议,“全年不用下年缴费减免30%,另外全年不用的返卡20%。”“像卖车险一样,不用来年有优惠。”更多的是网友的支持,“支持,只要是真心为老百姓出声的建议都支持。”“好建议,支持!”

农民断缴新农合主要还是心里不平衡,缴费金额年年上涨;缴纳了一年又没用,结果年底清零了;要使用时不住院不报销,住院了很多又不在报销范围内等问题有关。要想解决农民断缴的问题,唯有从降低农民支出,让农民获得利益两个方面着手。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发生在哪个年代

总体来说,蒋委员给出的几个建议可行性都是比较高的,比如将新农合和新农保联合起来是个不错的建议,即使新农合本身清零,但是没用的部分补充到新农保身上,让农民到了年龄之后领取的养老金金额高一些,可以很大程度提高青壮年农民缴费热情。再比如实行阶梯式动态收费标准,报销过的多缴纳,没报销的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缴费比例,这样能让没报销人的心理平衡,保持他们的缴费积极性。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对于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发生在哪个年代的详细介绍,文章内容部分转载自互联网,希望对您了解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帮助和参考的价值。

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