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诉法全文,2021年新民诉法全文

张强律师 法律知识 2022-03-11 15:14:40

导读: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12月24日表决通过关于修改民事诉讼法的决定,明确线上诉讼活动与线下诉讼活动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民法室副主任杜涛认为,此次修法使民事诉讼规则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有利于推动互联网时代民事诉讼制度的转型升级。

新民诉法全文,2021年新民诉法全文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12月24日表决通过

关于修改民事诉讼法的决定

,明确在线诉讼活动与线下诉讼活动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民法室副主任

杜涛

认为,这次修法使民事诉讼规则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有利于推动民事诉讼制度在互联网时代的转型升级,同时也为进一步深化在线诉讼实践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撑。

北大法宝第一时间整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修正前后对照表,以飨读者。

同时,公司法等8部法律草案在中国人大网公布,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于2022年1月22日截止。欢迎登录“北大法宝·立法资料库”查阅草案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修正前后对照表

注:条文中红色字体为修改内容或新增内容。

修 正 前

修 正 后

第一编 总 则

第一编 总 则

第一章 任务、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

第一章 任务、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

第十三条

 民事诉讼应当遵循

诚实信用

原则。

  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

第十三条

 民事诉讼应当遵循

诚信

原则。

  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

第十六条

经当事人同意,民事诉讼活动可以通过信息网络平台在线进行。

  民事诉讼活动通过信息网络平台在线进行的,与线下诉讼活动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三章 审判组织

第三章 审判组织

第三十九条

 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由审判员、陪审员共同组成合议庭或者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合议庭的成员人数,必须是单数。

  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

  陪审员在执行陪审职务时,与审判员有同等的权利义务。

第四十条

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由审判员、陪审员共同组成合议庭或者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合议庭的成员人数,必须是单数。

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

基层人民法院审理的基本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的第一审民事案件,可以由审判员一人适用普通程序独任审理。

陪审员在执行陪审职务时,与审判员有同等的权利义务。

第四十条

 人民法院审理第二审民事案件,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合议庭的成员人数,必须是单数。

  发回重审的案件,原审人民法院应当按照第一审程序另行组成合议庭。

  审理再审案件,原来是第一审的,按照第一审程序另行组成合议庭;原来是第二审的或者是上级人民法院提审的,按照第二审程序另行组成合议庭。

第四十一条

 人民法院审理第二审民事案件,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合议庭的成员人数,必须是单数。

中级人民法院对第一审适用简易程序审结或者不服裁定提起上诉的第二审民事案件,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的,经双方当事人同意,可以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

  发回重审的案件,原审人民法院应当按照第一审程序另行组成合议庭。

  审理再审案件,原来是第一审的,按照第一审程序另行组成合议庭;原来是第二审的或者是上级人民法院提审的,按照第二审程序另行组成合议庭。

第四十二条

人民法院审理下列民事案件,不得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

  (一)涉及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案件;

  (二)涉及群体性纠纷,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案件;

  (三)人民群众广泛关注或者其他社会影响较大的案件;

  (四)属于新类型或者疑难复杂的案件;

  (五)法律规定应当组成合议庭审理的案件;

  (六)其他不宜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的案件。

第四十三条

人民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发现案件不宜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的,应当裁定转由合议庭审理。

  当事人认为案件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违反法律规定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异议。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异议应当审查,异议成立的,裁定转由合议庭审理;异议不成立的,裁定驳回。

第四章 回 避

第四章 回 避

第四十六条

 院长担任

审判长

时的回避,由审判委员会决定;审判人员的回避,由院长决定;其他人员的回避,由

审判长

决定。

第四十九条

 院长担任

审判长或者独任审判员

时的回避,由审判委员会决定;审判人员的回避,由院长决定;其他人员的回避,由

审判长或者独任审判员

决定。

第七章 期间、送达

第七章 期间、送达

第八十二条

 期间包括法定期间和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间。

  期间以时、日、月、年计算。期间开始的时和日,不计算在期间内。

  期间届满的最后一日是

节假日

的,以

节假日

后的第一日为期间届满的日期。

  期间不包括在途时间,诉讼文书在期满前交邮的,不算过期。

第八十五条

 期间包括法定期间和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间。

  期间以时、日、月、年计算。期间开始的时和日,不计算在期间内。

  期间届满的最后一日是

法定休假日

的,以

法定休假日

后的第一日为期间届满的日期。

  期间不包括在途时间,诉讼文书在期满前交邮的,不算过期。

第八十七条

 经受送达人同意,人民法院可以采用

传真、电子邮件等

能够确认其收悉的方式送达诉讼文书

,但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除外

  采用前款方式送达的,以

传真、电子邮件等

到达受送达人特定系统的日期为送达日期。

第九十条

经受送达人同意,人民法院可以采用能够确认其收悉的

电子

方式送达诉讼文书。

通过电子方式送达的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受送达人提出需要纸质文书的,人民法院应当提供。

  采用前款方式送达的,以

送达信息

到达受送达人特定系统的日期为送达日期。

第九十二条

 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用本节规定的其他方式无法送达的,公告送达。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

六十日

,即视为送达。

  公告送达,应当在案卷中记明原因和经过。

第九十五条

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用本节规定的其他方式无法送达的,公告送达。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

三十日

,即视为送达。

公告送达,应当在案卷中记明原因和经过。

第九章 保全和先予执行

第九章 保全和先予执行

第一百零六条

 人民法院对下列案件,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可以裁定先予执行:

  (一)追索赡养费、扶养费、

抚育费

、抚恤金、医疗费用的;

  (二)追索劳动报酬的;

  (三)因情况紧急需要先予执行的。

第一百零九条

 人民法院对下列案件,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可以裁定先予执行:

  (一)追索赡养费、扶养费、

抚养费

、抚恤金、医疗费用的;

  (二)追索劳动报酬的;

  (三)因情况紧急需要先予执行的。

第二编 审判程序

第二编 审判程序

第十二章 第一审普通程序

第十二章 第一审普通程序

第一百二十八条

 

合议庭组成人员

确定后,应当在三日内告知当事人。

第一百三十一条 审判人员

确定后,应当在三日内告知当事人。

第一百三十七条

 开庭审理前,书记员应当查明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是否到庭,宣布法庭纪律。

  开庭审理时,由

审判长

核对当事人,宣布案由,宣布审判人员、书记员名单,告知当事人有关的诉讼权利义务,询问当事人是否提出回避申请。

第一百四十条

 开庭审理前,书记员应当查明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是否到庭,宣布法庭纪律。

  开庭审理时,由

审判长或者独任审判员

核对当事人,宣布案由,宣布审判人员、书记员名单,告知当事人有关的诉讼权利义务,询问当事人是否提出回避申请。

第一百四十一条

 法庭辩论按照下列顺序进行:

  (一)原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

  (二)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答辩;

  (三)第三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或者答辩;

  (四)互相辩论。

  法庭辩论终结,由

审判长

按照原告、被告、第三人的先后顺序征询各方最后意见。

第一百四十四条

 法庭辩论按照下列顺序进行:

  (一)原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

  (二)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答辩;

  (三)第三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或者答辩;

  (四)互相辩论。

  法庭辩论终结,由

审判长或者独任审判员

按照原告、被告、第三人的先后顺序征询各方最后意见。

第一百四十九条

 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

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第一百五十二条

 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

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第一百五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终结诉讼:

  (一)原告死亡,没有继承人,或者继承人放弃诉讼权利的;

  (二)被告死亡,没有遗产,也没有应当承担义务的人的;

  (三)离婚案件一方当事人死亡的;

  (四)追索赡养费、扶养费、

抚育费

以及解除收养关系案件的一方当事人死亡的。

第一百五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终结诉讼:

  (一)原告死亡,没有继承人,或者继承人放弃诉讼权利的;

  (二)被告死亡,没有遗产,也没有应当承担义务的人的;

  (三)离婚案件一方当事人死亡的;

  (四)追索赡养费、扶养费、

抚养费

以及解除收养关系案件的一方当事人死亡的。

第十三章 简易程序

第十三章 简易程序

第一百六十一条

 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

第一百六十四条

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

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一个月。

第一百六十二条

 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审理

符合本法第一百五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的简单的

民事案件,标的额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上年度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

百分之三十

以下的,实行一审终审。

第一百六十五条

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审理

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简单金钱给付

民事案件,标的额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上年度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

百分之五十

以下的,

适用小额诉讼的程序审理,

实行一审终审。

  

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审理前款规定的民事案件,标的额超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上年度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百分之五十但在二倍以下的,当事人双方也可以约定适用小额诉讼的程序。

第一百六十六条

人民法院审理下列民事案件,不适用小额诉讼的程序:

  (一)人身关系、财产确权案件;

  (二)涉外案件;

  (三)需要评估、鉴定或者对诉前评估、鉴定结果有异议的案件;

  (四)一方当事人下落不明的案件;

  (五)当事人提出反诉的案件;

  (六)其他不宜适用小额诉讼的程序审理的案件。

第一百六十七条

人民法院适用小额诉讼的程序审理案件,可以一次开庭审结并且当庭宣判。

第一百六十八条

人民法院适用小额诉讼的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两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一个月。

第一百六十九条

人民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发现案件不宜适用小额诉讼的程序的,应当适用简易程序的其他规定审理或者裁定转为普通程序。

  当事人认为案件适用小额诉讼的程序审理违反法律规定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异议。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异议应当审查,异议成立的,应当适用简易程序的其他规定审理或者裁定转为普通程序;异议不成立的,裁定驳回。

第十四章 第二审程序

第十四章 第二审程序

第一百六十九条

 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

,应当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

经过阅卷、调查和询问当事人,对没有提出新的事实、证据或者理由,

合议庭

认为不需要开庭审理的,可以不开庭审理。

  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可以在本院进行,也可以到案件发生地或者原审人民法院所在地进行。

第一百七十六条

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

应当开庭审理。

经过阅卷、调查和询问当事人,对没有提出新的事实、证据或者理由,

人民法院

认为不需要开庭审理的,可以不开庭审理。

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可以在本院进行,也可以到案件发生地或者原审人民法院所在地进行。

第十五章 特别程序

第十五章 特别程序

第一百八十四条

 公民下落不明满四年,或者因

意外事故

下落不明满二年,或者因

意外事故

下落不明,经有关机关证明该公民不可能生存,利害关系人申请宣告其死亡的,向下落不明人住所地基层人民法院提出。

  申请书应当写明下落不明的事实、时间和请求,并附有公安机关或者其他有关机关关于该公民下落不明的书面证明。

第一百九十一条

 公民下落不明满四年,或者因

意外事件

下落不明满二年,或者因

意外事件

下落不明,经有关机关证明该公民不可能生存,利害关系人申请宣告其死亡的,向下落不明人住所地基层人民法院提出。

  申请书应当写明下落不明的事实、时间和请求,并附有公安机关或者其他有关机关关于该公民下落不明的书面证明。

第一百八十五条

 人民法院受理宣告失踪、宣告死亡案件后,应当发出寻找下落不明人的公告。宣告失踪的公告期间为三个月,宣告死亡的公告期间为一年。因

意外事故

下落不明,经有关机关证明该公民不可能生存的,宣告死亡的公告期间为三个月。

  公告期间届满,人民法院应当根据被宣告失踪、宣告死亡的事实是否得到确认,作出宣告失踪、宣告死亡的判决或者驳回申请的判决。

第一百九十二条

 人民法院受理宣告失踪、宣告死亡案件后,应当发出寻找下落不明人的公告。宣告失踪的公告期间为三个月,宣告死亡的公告期间为一年。因

意外事件

下落不明,经有关机关证明该公民不可能生存的,宣告死亡的公告期间为三个月。

  公告期间届满,人民法院应当根据被宣告失踪、宣告死亡的事实是否得到确认,作出宣告失踪、宣告死亡的判决或者驳回申请的判决。

第一百八十七条

 申请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由

其近亲属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

向该公民住所地基层人民法院提出。

  申请书应当写明该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事实和根据。

第一百九十四条

 申请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由

利害关系人或者有关组织

向该公民住所地基层人民法院提出。

  申请书应当写明该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事实和根据。

第一百九十条

 人民法院根据被认定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或者他的监护人

的申请,证实该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原因已经消除的,应当作出新判决,撤销原判决。

第一百九十七条

 人民法院根据被认定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本人、利害关系人或者有关组织

的申请,证实该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原因已经消除的,应当作出新判决,撤销原判决。

第一百九十三条

 判决认定财产无主后,原财产所有人或者继承人出现,在

民法通则

规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可以对财产提出请求,人民法院审查属实后,应当作出新判决,撤销原判决。

第二百条

 判决认定财产无主后,原财产所有人或者继承人出现,在

民法典

规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可以对财产提出请求,人民法院审查属实后,应当作出新判决,撤销原判决。

第一百九十四条

 

申请司法确认调解协议,由双方当事人依照人民调解法等法律,自调解协议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内,共同向调解组织所在地基层人民法院提出。

第二百零一条

经依法设立的调解组织调解达成调解协议,申请司法确认的,由双方当事人自调解协议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内,共同向下列人民法院提出:

  (一)人民法院邀请调解组织开展先行调解的,向作出邀请的人民法院提出;

  (二)调解组织自行开展调解的,向当事人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调解组织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提出;调解协议所涉纠纷应当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向相应的中级人民法院提出。

第一百九十六条

 申请实现担保物权,由担保物权人以及其他有权请求实现担保物权的人依照

物权法

等法律,向担保财产所在地或者担保物权登记地基层人民法院提出。

第二百零三条

 申请实现担保物权,由担保物权人以及其他有权请求实现担保物权的人依照

民法典

等法律,向担保财产所在地或者担保物权登记地基层人民法院提出。

第十六章 审判监督程序

第十六章 审判监督程序

第二百零六条

 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决定再审的案件,裁定中止原判决、裁定、调解书的执行,但追索赡养费、扶养费、

抚育费

、抚恤金、医疗费用、劳动报酬等案件,可以不中止执行。

第二百一十三条

 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决定再审的案件,裁定中止原判决、裁定、调解书的执行,但追索赡养费、扶养费、

抚养费

、抚恤金、医疗费用、劳动报酬等案件,可以不中止执行。

第三编 执行程序

第三编 执行程序

第二十章 执行的申请和移送

第二十章 执行的申请和移送

第二百三十九条

 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

  前款规定的期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

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

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第二百四十六条

 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

  前款规定的期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

从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

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第二十二章 执行中止和终结

第二十二章 执行中止和终结

第二百五十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裁定终结执行:

  (一)申请人撤销申请的;

  (二)据以执行的法律文书被撤销的;

  (三)作为被执行人的公民死亡,无遗产可供执行,又无义务承担人的;

  (四)追索赡养费、扶养费、

抚育费

案件的权利人死亡的;

  (五)作为被执行人的公民因生活困难无力偿还借款,无收入来源,又丧失劳动能力的;

  (六)人民法院认为应当终结执行的其他情形。

第二百六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裁定终结执行:

  (一)申请人撤销申请的;

  (二)据以执行的法律文书被撤销的;

  (三)作为被执行人的公民死亡,无遗产可供执行,又无义务承担人的;

  (四)追索赡养费、扶养费、

抚养费

案件的权利人死亡的;

  (五)作为被执行人的公民因生活困难无力偿还借款,无收入来源,又丧失劳动能力的;

  (六)人民法院认为应当终结执行的其他情形。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对于新民诉法全文,2021年新民诉法全文的详细介绍,文章内容部分转载自互联网,希望对您了解新民诉法全文有帮助和参考的价值。

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