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防卫过当,正当防卫过当致人死亡判几年

张强律师 法律知识 2022-03-11 11:29:13

导读: 来源:论文正当防卫司法适用标准逐步统一。 9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正当防卫制度法律适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值得注意的是,在正当防卫制度的具体应用上,《指导意见》提出了“十个准确”的规则。 举个例子,

正当防卫过当,正当防卫过当致人死亡判几年

来源:澎湃新闻

正当防卫司法适用标准渐趋统一。9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依法适用正当防卫制度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值得关注的是,在正当防卫制度的具体适用上,《指导意见》提出了“十个准确”规则。比如,要准确把握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对象条件、准确把握防卫过当的认定条件、刑罚裁量等。

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是与不法行为作斗争的重要法律武器。1997年刑法修订对第二十条正当防卫制度作了重大调整,放宽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增设特殊防卫制度。

最高法院研究室主任姜启波指出,1997年刑法施行以来,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依照修改后刑法的规定,依法正确、妥善处理了一大批相关案件,总体上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但是,有的案件对正当防卫制度的适用,也存在把握过严甚至严重失当等问题。

近年来,涉正当防卫案件常常引发广泛关注。澎湃新闻注意到,前述《指导意见》用二十二个条文,对依法准确适用正当防卫制度作出了较为全面系统的规定。

《指导意见》规定,要立足防卫人防卫时的具体情境,综合考虑案件发生的整体经过,结合一般人在类似情境下的可能反应,依法准确把握防卫的时间、限度等条件。要充分考虑防卫人面临不法侵害时的紧迫状态和紧张心理,防止在事后以正常情况下冷静理性、客观精确的标准去评判防卫人。

与此同时,《指导意见》还要求准确把握界限,防止不当认定。对于以防卫为名行不法侵害之实的违法犯罪行为,要坚决避免认定为正当防卫或者防卫过当。对于虽具有防卫性质,但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依法认定为防卫过当。

此外,在正当防卫制度的具体适用上,《指导意见》提出了 “十个准确”规则。比如,要准确把握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准确把握正当防卫的对象条件、准确把握防卫过当的认定条件、准确把握防卫过当的刑罚裁量等等。

正当防卫必须是针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即不法侵害已经开始,尚未结束。关于时间条件的判断标准,《指导意见》第六条强调:“对于不法侵害是否已经开始或者结束,应当立足防卫人在防卫时所处情境,按照社会公众的一般认知,依法作出合乎情理的判断,不能苛求防卫人。”

《指导意见》还指出,正当防卫必须针对不法侵害人进行。但是,不能狭隘地将不法侵害人理解为直接实施不法侵害的人,而是也包括在现场的组织者、教唆者等共同实施不法侵害的人。

“与正当防卫相比,防卫过当只是突破了限度条件,即‘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姜启波表示,为统一法律适用,《指导意见》第十一条至第十三条明确:认定防卫过当应当同时具备“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和“造成重大损害”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判断是否“明显超过必要限度”,要立足防卫人防卫时所处情境,结合社会公众的一般认知作出判断;“造成重大损害”是指造成不法侵害人重伤、死亡。造成轻伤及以下损害的,不属于重大损害。

《指导意见》同时明确,防卫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综合考虑案件情况,特别是不法侵害人的过错程度、不法侵害的严重程度以及防卫人面对不法侵害的恐慌、紧张等心理,确保刑罚裁量适当、公正”。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对于正当防卫过当,正当防卫过当致人死亡判几年的详细介绍,文章内容部分转载自互联网,希望对您了解正当防卫过当有帮助和参考的价值。

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