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事业单位合同制,事业单位的合同制和聘用制有什么区别,事业单位的合同制和有3点不同:一、两者的期限规定不同:1、事业单位合同制的期限规定: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订立的聘用合同,期限一般不低于三年。2、事业单位聘用制的期限规定:合同期限最长不得超过应聘人员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的年
事业单位合同制,最近不少朋友在找事业单位的合同制和聘用制有什么区别的相关介绍,法律界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事业单位合同制:
事业单位的合同制和有3点不同:
一、两者的期限规定不同:
1、事业单位合同制的期限规定:
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订立的聘用合同,期限一般不低于三年。2、事业单位聘用制的期限规定:合同期限最长不得超过应聘人员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的年限。对在本单位工作已满25年,或者在本单位连续工作已满10年且年龄距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已不足10年的人员,若提出订立聘用至退休的合同,聘用单位应当满足。
二、两者的合同管理不同:
1、事业单位合同制的合同管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连续旷工超过15个工作日,或者一年内累计旷工超过30个工作日的,事业单位可以解除聘用合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不合格、且不同意调整工作岗位;或者连续两年年度考核不合格的,事业单位提前30天书面通知,可以解除聘用合同。
2、事业单位聘用制的合同管理:原有职工首次签订聘用合同和续签合同的;安置到事业单位工作的军转干部和复员退伍军人;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急需人才。对于其他人员可约定试用期,一般不超过3个月,最长不超过6个月,对大中专应届毕业生,试用期可延长至12个月。试用期包括在聘用合同期限内。
三、两者的实施日期不同:
1、事业单位合同制的实施日期:2014年7月1日。
2、事业单位聘用制的实施日期:2009年1月1日。
扩展资料:
事业单位聘用人员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成立聘用工作组织,制定聘用工作方案。聘用工作组织由聘用单位分管负责人及其人事部门、纪检监察部门负责人和工会会员代表组成。聘用专业技术人员的,还应当聘请有关专家参加。人员的聘用、考核、续聘、解聘等事项由聘用工作组织提出意见,报本单位负责人会议集体决定。聘用工作方案应经职工代表大会通过。未建立职工代表大会的,应经职工大会或者工会通过。
(二)事业单位制定的聘用工作方案应当报行政主管部门和同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备案。同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应当加强监督。
(三)公布聘用岗位、岗位职责、聘用条件、聘用待遇、聘期及聘用方法等事项。
(四)通过本人申请、民主推荐、负责人提名、公开招聘等形式产生应聘人选。
(五)聘用工作组织对应聘人员进行考试或者考核,择优确定拟聘人选,公示拟聘结果。
(六)聘用单位负责人集体讨论决定受聘人员,公布聘用结果。
(七)订立聘用合同。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事业单位聘用制
百度百科-事业单位合同制
2、事业单位合同制是什么:
事业单位合同制是什么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2014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事业单位打破终身制,改为与职工签聘用合同,我来给大家解答相关的内容,快来阅读看看吧。
事业单位合同制是什么
问:
为进一步加强综合执法队伍建设,有效提升环境秩序整体水平,经北辰区委、区政府批准,决定面向本区公开招聘城市综合管理工作人员60名。 (一)被聘用人员纳入事业单位合同制工人管理,试用期6个月,试用期满考核不合格的解除聘用合同。合同期满根据工作需要和本人表现进行续聘或解聘。 (二)聘用期间统一缴纳五险一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住房公积金)。 问题:请问这样的编制是不是事业编?还是事业单位临时工?
答:
1、不是事业编制人员。(1)正式事业编制用人需通过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面试程序。(2)工人身份不能进入事业编制。上述招聘人员聘期内,单位与本人签订的实际是《劳动合同书》。(3)五险是企业职工参保的险种。根据地方社保局规定,事业单位职工实行两险(养老医疗)、三险(养老医疗失业)或四险(养老医疗失业工伤)。 2、该岗位是城市综合管理基层的具体执行人员。
事业单位明起实行合同制 3000余万职工告别铁饭碗
我国《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明起实施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铁饭碗”即将全面打破。我国《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明天实施。省人社厅昨日发布了关于条例的解读,指出条例实施后最大的转变是将事业单位与职工确定为“合同关系”,下狠招打破终身制,实现人员能进能出。
条例规定,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订立的聘用合同,期限一般不低于三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连续旷工超过15个工作日,或者一年内累计旷工超过30个工作日的,事业单位可以解除聘用合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不合格、且不同意调整工作岗位;或者连续两年年度考核不合格的,事业单位提前30天书面通知,可以解除聘用合同。
省人社厅有关负责人指出,该条例最大的转变是,把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确定为“合同关系”,打破终身制,建立包括合同聘用、公平竞争、激励约束、权益保障的用人机制,逐步实现人员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目标,进一步搞活用人制度。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确定,事业单位作为法人,与工作人员通过签订聘用合同,建立人事关系,确立了双方平等人事主体的法律地位,工作人员可以自主应聘,按聘用合同履行职责、享有待遇。自2002年至今,通过推行聘用制度,全国90%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已经签订了聘用合同。
条例还规定,除国家政策性安置、按照人事管理权限由上级任命、涉密岗位等人员外,事业单位新聘用工作人员,应当面向社会公开招聘。
日前,国家人社部部长尹蔚民表示,目前事业单位的聘用合同签订工作还有“死角”,不少单位的合同管理流于形式、作用还没有真正发挥,聘用合同还没有充分体现行业、岗位特点。条例实施后要继续扩大聘用制度的推行面,做到聘用合同应签尽签,消除制度推行的死角。我国《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明起实施
本报讯 (记者廖靖文 通讯员粤仁宣)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铁饭碗”即将全面打破。我国《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明天实施。省人社厅昨日发布了关于条例的解读,指出条例实施后最大的转变是将事业单位与职工确定为“合同关系”,下狠招打破终身制,实现人员能进能出。
条例规定,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订立的聘用合同,期限一般不低于三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连续旷工超过15个工作日,或者一年内累计旷工超过30个工作日的,事业单位可以解除聘用合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不合格、且不同意调整工作岗位;或者连续两年年度考核不合格的,事业单位提前30天书面通知,可以解除聘用合同。
省人社厅有关负责人指出,该条例最大的转变是,把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确定为“合同关系”,打破终身制,建立包括合同聘用、公平竞争、激励约束、权益保障的用人机制,逐步实现人员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目标,进一步搞活用人制度。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确定,事业单位作为法人,与工作人员通过签订聘用合同,建立人事关系,确立了双方平等人事主体的法律地位,工作人员可以自主应聘,按聘用合同履行职责、享有待遇。自2002年至今,通过推行聘用制度,全国90%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已经签订了聘用合同。
条例还规定,除国家政策性安置、按照人事管理权限由上级任命、涉密岗位等人员外,事业单位新聘用工作人员,应当面向社会公开招聘。
日前,国家人社部部长尹蔚民表示,目前事业单位的聘用合同签订工作还有“死角”,不少单位的合同管理流于形式、作用还没有真正发挥,聘用合同还没有充分体现行业、岗位特点。条例实施后要继续扩大聘用制度的推行面,做到聘用合同应签尽签,消除制度推行的死角。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针对事业单位合同制,事业单位的合同制和聘用制有什么区别的详细介绍,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