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法定工作时间每月,法定工作时间,法定工作时间如下:1、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的工时制度;2、因生产特点而不能实行上述工时制度的企业,经劳动行政部门的批准,可以实行其他工作和休息办法;3、用人单位延长工作时间,需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
法定工作时间,最近不少朋友在找法定工作时间的相关介绍,法律界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法定工作时间每月:
法定工作时间如下:
1、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的工时制度;
2、因生产特点而不能实行上述工时制度的企业,经劳动行政部门的批准,可以实行其他工作和休息办法;
3、用人单位延长工作时间,需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特殊情况下,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且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法定节假日标准为11天,具体如下:
1、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是新年放假1天;
2、春节放假3天;
3、清明节放假1天;
4、劳动节放假1天;
5、端午节放假1天;
6、中秋节放假1天;
7、国庆节放假3天。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十六条
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
2、法定标准工作时间:
法定标准工作时间,具体如下:
1、法定标准工作时间是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
2、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
3、企业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5、元旦、春节、国际劳动节、国庆节等其他法定节假日应当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假。
节假日标准为11天,具体如下:
1、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是新年放假1天;
2、春节放假3天;
3、清明节放假1天;
4、劳动节放假1天;
5、端午节放假1天;
6、中秋节放假1天;
7、国庆节放假3天;
节假日上班是三倍工资,三倍工资的节假日,具体如下:
1.元旦,放假1天(1月1日);
2.春节,放假3天(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
3.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
4.劳动节,放假1天(5月1日);
5.端午节,放假1天(农历端午当日);
6.中秋节,放假1天(农历中秋当日);
7.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十六条
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十八条
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条
用人单位在下列节日期间应当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假:
(一)元旦;
(二)春节;
(三)国际劳动节;
(四)国庆节;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休假节日。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针对法定工作时间每月,法定工作时间的详细介绍,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