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民事诉讼代理人的资格范围,民事诉讼代理人,下面是民事诉讼代理人的相关规定: 自2013年1月1日新修订后的民事诉讼法,下称新民诉法实施以来,很多人都在问同样一个问题,那就是诉讼代理人的问题。那么在2013年1月1日之后,对于民事案件诉讼代理人的规定与修订前的民事诉讼法,下称
民事诉讼代理人,最近不少朋友在找民事诉讼代理人的相关介绍,法律界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民事诉讼代理人的资格范围:
下面是民事诉讼代理人的相关规定: 自2013年1月1日新修订后的民事诉讼法(下称新民诉法)实施以来,很多人都在问同样一个问题,那就是诉讼代理人的问题。那么在2013年1月1日之后,对于民事案件诉讼代理人的规定与修订前的民事诉讼法(下称旧民诉法)有何变化以公民身份是否还可以作为民事案件的诉讼代理人针对此类问题,根据新民诉法的规定笔者作出如下解答。 一、旧民诉法与新民诉法关于民事案件诉讼代理人规定的变化。 在2013年1月1日之前,根据旧民诉法第五十八条第二款的规定,下列人员可以作为诉讼代理人: (一)律师; (二)当事人的近亲属; (三)有关的社会团体或者所在单位推荐的人; (四)经人民法院许可的其他公民。 自2013年1月1日起,根据新民诉法第五十八条第二款的规定,下列人员可以被委托为诉讼代理人: (一)律师; (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 (三)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工作人员; (四)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以及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 通过对比,新民诉法关于诉讼代理人的规定较之旧民诉法作出了以下变更: 新增了三类人,即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当事人的工作人员和当事人所在社区推荐的公民。 减少了一类人,即经人民法院许可的其他公民。 二、对新增的三类人的阐释。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是指符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管理办法》规定的执业条件,经核准执业登记,领取《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证》,在基层法律服务所中执业,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的人员。 当事人的工作人员,这里是指有关单位(法人或非法人组织)作为案件的当事人时,该单位可以委托其工作人员作为其诉讼代理人。 当事人所在社区推荐的公民,这里所说的当事人是指自然人作为当事人的情形。当事人为自然人时,其所属的居委会或者村委会可以推荐有关公民作为其诉讼代理人。 三、总结。 当事人为自然人时,可以作为其诉讼代理人的人员范围为: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其近亲属、其所在社区、单位以及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 当事人为单位(法人或非法人组织)时,可以作为其诉讼代理人的人员范围为: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其工作人员。 相关人员作为诉讼代理人时,须向法院提交以下证明文件: 律师提交:律师执业证、律师事务所函和当事人的授权委托书。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提交: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证、基层法律服务所出具的介绍信、当事人的委托书。 当事人的近亲属提交:近亲属(指当事人的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的身份证件、与委托人的身份关系证明(如户口簿等)、当事人的委托书。 当事人的工作人员提交:工作人员的身份证件、单位出具的受托人为其工作人员证的明文件、盖有单位公章的授权委托书。 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以及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提交:公民的身份证件、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以及有关社会团体推荐信等证明文件(需加盖推荐单位公章),当事人的委托书。 不能提供上述证明文件的公民,不能作为诉讼代理人参加民事诉讼活动。
2、民事诉讼代理人:
法律分析:民事诉讼代理人,是指在一定权限内代替或协助当事人进行民事诉讼的人。被代替或被协助的当事人称为被代理人。“一定权限”又称为诉讼代理权限,即诉讼代理人为诉讼行为和接受对方当事人诉讼行为的权利范围。
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一百六十一条 民事主体可以通过代理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依照法律规定、当事人约定或者民事法律行为的性质,应当由本人亲自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不得代理。
《民法典》第一百六十二条 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名义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被代理人发生效力。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针对民事诉讼代理人的资格范围,民事诉讼代理人的详细介绍,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