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养老机构条例,上海市养老机构条例实施细则

张强律师 法律知识 2022-09-21 12:59:56

导读: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维护入住老年人和养老机构的合法权益,规范养老服务收费行为,促进养老事业健康有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等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维护入住老年人和养老机构的合法权益,规范养老服务收费行为,促进养老事业健康有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等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依法设立并办理登记,为老年人提供全日制集中居住和照料护理服务的各类养老机构,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养老机构服务收费实行分类管理。

  纳入保基本范畴的养老机构,其基本养老服务收费实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其他养老机构服务收费实行市场调节价。

  民政部门负责制定基本养老服务规范,以及养老机构纳入保基本范畴的条件,并向社会动态公布纳入保基本范畴的养老机构名单,以及其提供基本养老服务的相关信息。

  第四条 制定和调整养老服务收费应以养老机构实际成本为基础,统筹考虑政府投入、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供求关系和社会承受能力等因素,促进养老机构可持续发展。

  养老机构床位费、护理费基于不同等级服务内容和服务质量,实行分级定价。

  第五条 养老机构服务收费实行市、区(县)两级管理。区(县)养老机构的服务收费实行属地化管理。

  第二章 保基本范畴的养老机构收费

  第六条 收费范围包括基本养老服务收费、膳食费、代办服务性收费。

  第七条 基本养老服务收费项目包括床位费和护理费。

  基本养老服务的硬件设施配置、入院评估、护理服务规范由市民政部门统一制定发布。纳入保基本范畴的新增养老机构不得以特需等形式和名义,设立超基本标准的床位或开展超基本标准的护理服务;本办法实施前设立的养老机构应按民政部门规定逐步规范。

  第八条 纳入保基本范畴养老机构的基本养老服务收费项目实行市、区(县)两级定价。经市民政部门许可设立的,由市价格主管部门制定,其余由区(县)价格主管部门制定。

  第九条 养老机构床位费和护理费成本实行分别核算、合理补偿。成本中不包括财政性建设资金的投入。

  床位费成本分摊方式按机构核定床位数测算。床位费成本包括以下内容:

  (一)管理人员、后勤人员工资性支出,包括工资、社会保障和对个人与家庭费用支出。

  (二)公用费用支出,包括固定资产折旧费、租赁费、物业管理费、能源费、管理费、维修费支出等日常运行费用,以及收住老年人生活、保健和文化娱乐活动等必需品费用;

  (三)其他正常运行费用支出。

  护理费成本包括以下内容:

  (一)护理员及医护类等专技人员的工资性支出,包括工资、社会保障和对个人与家庭费用支出;

  (二)护理员及医护类等专技人员业务培训费用。

  第十条 申请制定或调整实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管理的床位费、护理费标准,由养老机构提出书面申请,经民政部门审核同意后,由民政部门报同级价格主管部门批准。

  其他有上级主管单位的养老机构,由养老机构提出书面申请,经其主管单位审核同意后,由其主管单位报同级价格主管部门和民政部门联合批准。

  申报材料包括:

  (一)养老机构登记材料;

  (二)养老机构基本情况。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出具的近三年经营状况的审计报告,有服务外包行为的,应进行延伸审计。有财政性资金投入的应说明投入情况。新建养老机构应提供建设投资、运行管理等相关资料;

  (三)现行收费标准,拟制定或调整的金额和幅度;

  (四)拟制定或调整收费标准的依据、理由;

  (五)拟制定或调整收费标准对已入住老年人影响的分析;

  (六)业务主管单位审核意见,包括对床护比的认定情况等;

  (七)价格主管部门和民政部门认为需要提供的其他资料。

  第十一条 制定或调整实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管理的收费标准,价格主管部门应当按规定开展成本调查或成本监审。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要逐步实行成本公开。

  第十二条 膳食费标准由养老机构根据物价水平合理制定。膳食费按非营利原则核定,实行单独核算,有结余的自动滚存使用。

  养老机构应合理配置适合入住老年人食用的膳食。鼓励养老机构根据入住老年人需求提供不同档次的菜单化膳食服务,供老年人自愿选择。

  第十三条 养老机构为入住老年人提供代办服务,应明确代办服务项目、服务方式和收费标准,征求入住老年人或其家属(代理人)意见后,以书面合同的形式约定,并报民政和价格部门备案,经公示后按规定收费和使用。

  代办服务项目应体现自愿原则,不得强制服务。普通床位服务和普通护理服务不得代办。

  代办服务收费标准按非营利原则确定。

  第三章 其他养老机构收费

  第十四条 收费范围包括床位费、护理费、膳食费和代办服务性收费。

  第十五条 服务收费标准由养老机构自行制定,并向社会公示后执行。养老机构制定床位费、护理费水平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服务质量、入住老年人承受能力相适应。

  第十六条 膳食费标准由养老机构根据物价水平合理制定。膳食费实行单独核算。养老机构应根据入住老年人需求提供不同档次的菜单化膳食服务,供老年人自愿选择。

  第十七条 养老机构为入住老年人提供代办服务,应明确代办服务项目、服务方式和收费标准,征求入住老年人或其家属(代理人)意见后,按规定进行公示、收费和使用。

  代办服务项目应体现自愿原则,不得强制服务。代办服务收费标准按非营利原则确定。

  第四章 管理规定

  第十八条 养老机构收费应保持相对稳定。

  保基本范畴养老机构的床位费、护理费调整应于每年6月前提出申请。调整间隔不少于2年。服务收费调整应充分考虑养老金、工资水平及护理服务内容变化等情况。其他养老机构的床位费、护理费收费标准公示后2年内不得变动。

  养老机构床位费、护理费调整应体现对已入住老年人的优惠,并设置相应的缓冲期,原则上不得少于3个月。

  养老机构调整膳食费标准,应充分考虑对入住老年人的影响,调整间隔期不得少于6个月。养老机构须提前1个月告知入住老年人及其家属(代理人),充分听取入住老年人或其家属(代理人)意见。

  第十九条 床位费、护理费原则上按月计收。

  膳食费应根据老年人实际消费情况,据实结算。

  代办服务性收费可以按次或按月计收。双方应以合同方式予以约定。

  养老机构独立安装水、电表的床位(房间)每月应设定基本免费额度,并在服务合同中约定;未独立安装的不得另行收费。

  养老机构的水、电、煤、气等公用事业价格按照本市相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条 合同期内退养的,按实际入住天数计收费用。合同期内因入住老年人个人(或其代理人)原因,需要离院但不退养的,由养老机构和入住老年人(或其代理人)双方协商并以书面合同方式确定。已入住老年人合同期满退养的,不退费。

  第二十一条 养老机构应与入住老年人及其家属(代理人)签署相应的养老服务合同。合同应明确服务内容、服务项目、收费标准、争端解决方式等条款。

  第二十二条 建立养老机构收费信息监测制度。养老机构应建立物价员制度,设立相应的收费台账,按规定报送相关信息,主动接受有关部门监管。

  第二十三条 养老机构按规定提供的医药服务应按本市医药价格相关管理规定执行。

  第二十四条 养老机构对外提供服务,其收费标准由双方协商确定。

  第二十五条 养老机构收费实行公示制度。

  养老机构应按规定在经营场所醒目位置公示相关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依据、收费主体、收费对象、投诉电话等与收费相关的信息,主动接受入住老年人和社会监督。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六条 市、区(县)价格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养老机构收费的监督检查。

  养老机构有下列价格违法行为之一的,由价格主管部门依照《价格法》和《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上海市价格管理条例》实施行政处罚:

  (一)保基本范畴养老机构不按规定、提前或者推迟执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的;超出政府定价范围或幅度收费的;

  (二)不按规定备案或公示的标准收费的;

  (三)不按规定建立收费台账的;

  (四)采取自立项目、分解项目、重复收取、扩大范围等方式提高收费标准的;

  (五)违反规定,以代办、特需等名目变相提高收费的;

  (六)不按规定公示养老机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的;

  (七)其他价格违法行为。

  第二十七条 市、区(县)民政部门应加强对养老机构经营行为的监督检查。

  养老机构有下列违法行为之一的,由民政部门按照《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办法》、《养老机构管理办法》等实施行政处罚:

  (一)资质认定不明确,或与提供资质不相适应提供养老服务的;

  (二)软、硬件设施或服务不达标的,如床护比等不达标的;

  (三)擅自扩大或缩小服务范围的;

  (四)违反规定降低服务质量的;

  (五)未按照养老服务合同提供约定服务的;

  (六)其他违规行为。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2014年6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二年。各区(县)物价、民政部门应结合实际,制定本区(县)养老机构收费管理具体实施细则。

上海市养老机构条例实施细则

上海市养老机构条例,上海市养老机构条例实施细则

条例应担纲重任,纠正“老有医即安”的错误的养老观。要想使老年人安度晚年,生活质量是关键。针对这一问题,不少人认为最重要的是保障老年人的医疗需求。有的媒体在探讨如何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时,甚至以穿着病号服、侧卧于病床上的老人做为先进的养老服务典型。很多老人甚至其家人也认为一个养老机构的好坏要看机构里的工作人员是否都穿着白大褂和护士服。这些认识和看法是值得商榷的。老年人的生活由五部分组成,即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保健、医护和养老护理。医疗护理只是其中的一环,它不应该过分前出成为主角。比起医疗护理,非医疗护理即养老护理显然是更为重要的。值得一提的是,未来的医学必将以“预防医学”取代“治疗医学”。根据笔者多年的调查研究,很多患有更为严重的各类慢性病的老人其对于药物、抗生素乃至手术的需求也远没有我国老人这么高。可见,我们很多老人的所谓医疗需求都是过度医疗的产物,并不是必须。因此,应该通过这次条例的颁布引导社会纠正“老有医即安”的错误的观念。整个条例在理念导向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否则,就像笔者调研过的不少养老机构的负责人所担忧的那样,最终的结果很有可能是养老机构都被医疗服务占领,变成老年科医院。

其次条例应在创新制度设计的前提下进一步对相关制度予以梳理。条例草案中提到了“老年照料需求评估制度”、“社区养老服务”、“长期护理保险”等内容,这是老年人相关立法领域的一个重大进步,但要注意这些制度之间的关系。上述制度中,“长期护理保险”无疑是最顶层的制度设计。在养老事业先进国家的养老服务或养老机构中,非医疗护理也就是养老护理在老年人护理中的比重接近90%。这也就意味着,为了实现和确保高质量和可持续,完全有必要针对养老护理引入如和医疗护理一样的保险制度。此外,在以保险制度为顶层制度设计的前提下,“老年照料需求评估制度”应该作为保险缴费和支出的金额计算标准,“机构养老服务”、“社区养老服务”等应作为保险制度的服务对象和保险制度的支出对象。只有将相关制度的相互关系进行系统地梳理和精确定位,才能发挥因制度的创新、叠加和协同而产生的巨大的正面推动作用。

最后是条例应更重视养老护理人才培养的问题。笔者注意到,此次的条理草案中对于养老护理人才培养方面的着墨不多。我国现有的养老护理人员呈现出“四低”现象,即“学历和素质较低”、“正规化水平较低”、“薪酬待遇较低”、“社会地位较低”;而他们即将面对的老年人却普遍具有“四高”的特点。即“学历较高”、“精神、文化层面护理需求较高”、“本人及子女对老养老护理质量要求较高”、“因各种不可治愈疾病及身体障碍致使护理难度、强度较高”。然而,纵观最近十几年,全市乃至全国的养老护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并无明显提高,人员构成无显著改善,且人员储备也严重不够,呈现出“质低量缺”的特点。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直至今日,上海乃至全国的养老护理人员的技能教育仍然是社会培训而不是正规的学历职业教育,仍主要依靠较低水平的护工培训机构的岗前培训、岗后轮训或养老机构自主的岗后培训,且培训时间较短,最长的也仅百余小时。相较之下,日本等国的养老护理人员的技能养成是正规职业教育,而且以法律形式规定教育、实习时间达1800小时,学成后需通过国家资格考试才能上岗。荷兰也达1600小时,完全与护士的培训方式一致。其教育科目包括人文社会学、老人心理学、理学疗法、作业疗法,社会福利援助技巧学等,系统而全面。因此,应该在条理中明确规定,在一定的过度期之后,任何新上岗的养老护理人员必须接受正规的职业教育且须同时通过国家之各考试、取得学历证书者。为了确保这一制度的良好推行,除了在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中做相应的“行业进口管理”外,还应效仿《执业护士法》,制订《执业养老护理师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随着养老护理人员教育培训的正规化,该行业从业人员的薪酬待遇和社会地位自然会得到改善,如此一来,养老护理这一职业的吸引力也会相应提高。没有高素质养和充足人数的老护理人员作为保障,老有所养只能是水中捞月的。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对于上海市养老机构条例,上海市养老机构条例实施细则的详细介绍,文章内容部分转载自互联网,希望对您了解上海市养老机构条例有帮助和参考的价值。

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