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近年来,Da 数据“杀熟食品”被频繁搜索,复旦大学教授孙锦云“手机越贵,打车越贵”的研究结论更是将其推上了风口浪尖。 正值3.15,外卖平台“会员补贴费用少于非会员”的差别待遇再次让Da 数据的厮杀成为焦点。 大数据杀是指同样的产品或服务,老用户比新用户更贵。 这个问题的背后
数据保密,数据保密协议承诺书
近年来,大数据「杀熟」频上热搜,复旦大学教授孙金云“手机越贵,打车越贵”的调研结论更将其推上了风口浪尖。正值3.15,外卖平台“会员补贴费比非会员少”的区别对待,也再一次让大数据杀熟成为焦点。
大数据杀熟,就是指相同的产品或服务,对于老用户的价格比新用户更贵。这一问题的背后,核心是互联网平台对算法技术的应用。以大数据分析消费者,根据消费者的消费喜好、习惯、收入水平等等,将同一种商品分不同的价格卖给消费者,从而达到精准营销。
初代的大数据杀熟,只是依靠算法来简单判断,「熟客卖高价」就是典型的一种,类似的还有「新人插队」。比如打车时,算法会判断你是否购买了代金券,而让没买券的乘客优先打上车。
而如今的二代大数据杀熟的「熟」,已经不仅仅是熟客,而是被平台充分掌握个人信息的熟人。相较于初代大数据杀熟,二代大数据杀熟基于复杂的算法,使得价格组合更隐蔽、更难以被察觉。
小伙伴们应该都有这样的体验:只要经常在电商平台购物,浏览过哪些商品就会被大数据抓取。然后,不论是在电商平台主页,还是在自媒体平台,甚至是视频网站的嵌入页都能看见类似的商品。
之所以互联网能如此准确地推荐广告,是因为它通过App采集了你搜索、浏览、购买记录以及下载过的应用程序清单等,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甚至还汇总了你的好友信息。
这些App涉及各种乱象:滥用麦克风权限、读写相册权限、调用摄像头权限、索要用户通讯录权限,以及广告弹窗难以关闭等等。这些权限都指向了一个关键词——用户隐私。
很多用户在安装App的时候,遇到索要权限的情况,经常还没看清楚就随手通过,导致被窃取隐私而不知。虽然在大数据时代下,我们缺乏话语权和应对手段,但也应该尽自己所能去减少隐私泄露的可能性。
怎么样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隐私,避免被大数据杀熟?
目前各大手机厂商都在为保护用户隐私而努力。无论是苹果、华为、小米,还是魅族、OPPO等手机厂商,这几年都在强调隐私,例如禁止自启动和后台启动,后台进行敏感操作时通知用户,授权空信息等。
但最重要的还是用户的自我保护意识,不要轻易授权让App获得自己的个人信息。在遇到授权问题时,不确定的话就先拒绝掉,如果影响到正常使用,App会提醒你的,在需要时打开就好。遇到索要不必要权限的App,建议就不要下载了。
其次,在点外卖、网购、订票时,建议货比三家,在多个平台之间进行对比,加入购物车后留意观察价格变化,在大促时分清是“真降价”还是“套路”,避免被割韭菜。同时,也要常常清除缓存的数据。
你是怎么避免被大数据杀熟的?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对于数据保密,数据保密协议承诺书的详细介绍,文章内容部分转载自互联网,希望对您了解数据保密有帮助和参考的价值。
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