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来源:烟台日报-大小新闻1月19日讯(YMG全媒体记者刘晓阳通讯员张海滨)2020年以来,市民政局践行“民政为民、民政为民”理念,着力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聚焦扶贫攻坚,全力守住底线,努力保障民生。 2021年是第十四个五年计划的第一年。
国家法定年龄低保,国家法定年龄低保结婚
来源:烟台日报-大小新闻
大小新闻1月19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刘晓阳 通讯员 张海滨)2020年以来,市民政局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围绕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聚焦脱贫攻坚全力兜牢底线,用心用情做好各项民生保障工作。2021年是国家“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我市将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供养标准,进一步提升广大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
聚焦脱贫攻坚全力兜牢底线
市民政局始终把脱贫攻坚兜底保障作为头等大事和“一号工程”来抓,制发民政领域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方案及配套任务清单,市县联动聚焦8个方面扎实开展自查评估和问题整改,深入开展低保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全面落实低保、特困、重度残疾人单人保等兜底保障政策,建立主动告知机制,印制脱贫攻坚政策明白纸发放至每个建档立卡贫困户手中,配合做好迎接省级脱贫攻坚实地验收工作,织密扎牢脱贫攻坚兜底保障安全网。
目前,全市建档立卡和即时帮扶贫困人口中低保、特困供养40618人、占比73.7%,其中重度残疾人单人纳入保障范围的12317人、占比97.8%,这两个比例在全省16个地市中最高。
聚焦群众关切全力保障基本
加大社会救助保障力度,出台《烟台市最低生活保障管理实施办法》,落实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城乡低保标准大幅提高、分别达到787元/月和588元/月,较去年增幅分别达到28%和33.6%。为74742名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33431.7万元,为23030名特困人员发放供养资金20980.1万元,开展临时救助4607人次、发放临时救助资金938.1万元,连续9个月启动并发放价格临时补贴3543.31万元,3-6月份首次将孤困儿童纳入联动机制范围并阶段性提高补贴标准1倍,救助流浪乞讨人员541人次。
严格落实社会福利政策,按时足额为3.89万余名经济困难老年人发放补贴4000多万元,为34999名困难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5161.95万元,为73975名重度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10096.43万元。扎实开展儿童福利信息动态管理精准化提升年专项行动,全面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开展政策进村(居)专题宣讲活动,全市1317名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困境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得到有效保障,累计为孤困儿童发放保障资金1186.94万元。
聚焦民政服务全力优化供给
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持续深化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优化养老服务供给,全市养老机构达到227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1200多处,信息化养老服务平台14处,养老床位总数6.5万张,有效满足了老年人多样化养老需求。联合财政、自然资源和规划、住建部门出台住宅小区养老服务用房规划、建设、移交与管理工作办法,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新建和老旧小区配套率分别达到89.2%、93.7%。启动实施敬老院改造提升三年行动,改善特困人员供养现状,蓬莱、龙口各新建1处社会福利中心,完成5处519张养老床位改造提升。
大力支持市民社区食堂建设,发放奖补资金460余万元,社区食堂达到73家,日均服务居民1.5万余人次,疫情期间在全市餐饮业率先复工,发挥了服务群众的桥头堡作用。
2021年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供养标准
2021年,是国家“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市民政局将更好地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奋力推动民政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供养标准,适度扩大救助保障范围,对低收入家庭中的重病重残人员落实“单人户”政策,将特困供养的未成年人年龄从16周岁延长至18周岁。加快建立县乡村三级衔接互通的社会救助工作网络,深入推进社会救助审核确认权限委托下放至乡镇(街道)实施,完善社会救助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系统和社会救助对象主题库,提高社会救助服务质效。
持续深化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探索建立社区互助养老新模式,加大市民社区食堂建设力度,抓好养老服务四个行动计划落实,抓好市老年中心三期工程建设,积极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深入推进敬老院改造提升三年行动,统筹谋划推进硬件设施改造升级、护理员配备、服务标准规范化,加强长期照护、医疗护理能力建设,保证有意愿的失能特困人员实现愿进全进。
责任编辑:伟业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对于国家法定年龄低保,国家法定年龄低保结婚的详细介绍,文章内容部分转载自互联网,希望对您了解国家法定年龄低保有帮助和参考的价值。
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