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融资体制,

张强律师 法律知识 2022-09-03 10:32:38

导读: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获得发展,可能会向社会各界进行融资,同时,为了使企业获得更好的效益,企业也会对外投或对内投资。这种形式被称为企业的投融资。那投融资体制改革

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获得发展,可能会向社会各界进行融资,同时,为了使企业获得更好的效益,企业也会对外投或对内投资。这种形式被称为企业的投融资。那投融资体制改革是什么?小编整理了相关内容,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投融资体制改革是什么?

投融资体制是指投融资活动的组织形式、投融资方法和管理方式的总称。主要内容包括投融资主体的确定,投融资决策制度,投融资资金筹措实施方式及运作,投融资收益分配结构,以及投融资监督体系和调控方式等。而投融资体制改革则是对企业该活动的改革。

二、我国金融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

我国目前的投融资体系可分为政府投融资、政策性投融资和市场投融资三个部分。政府投融资纯粹力政府行为,政策性投融资为三家的行为,为半政府行为,市场投融资为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一般公众的行为,为普通商业行为。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方向是规范政府投融资和政策性投融资,加强市场投融资,使投融资的主角由政府转为一般公众,确立一般企业和居民在投融资领域的基本主体地位,建立起投融资领域的市场机构,最终使投资和融资都通过市场进行。

1、政府投融资

政府投融资与政府支出有关。为财政政策的一部分,政府投资的资金可来源于预算收入,也可从市场筹集,后者应遵从市场规则,且应与货币政策相配合。

2、政策性投融资

(1)适当收缩政策性投资规模。目前政策性投资规模过大,1996 年末三家总资产达1万亿元,是国家银行以外的商业银行总资产的3倍多,比除保险公司外的所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总资产还高,这使得政策性投资缺乏可靠的资金来源。今后政府应严格审查政策性投资项目,使其投资具有适度规模。

(2)逐步使政策性融资市场化。目前政策性融资未走向市场, 主要靠向摊派,发行政策性金融债解决资金来源问题,个别,如的资金来源主要依赖中央银行的基础货币,两者直接挂钩。今后应切断政策性融资与中央银行基础货币的直接联系依靠市场筹集,使其市场化。

3、市场投融资

投融资体制改革将最终使市场投融资成为投融资体系的主体部分。在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前提下,实物投资收益约束实物投资数量,实物投资数量约束金融融资数量,金融融资和金融投资通过金融市场实现平衡。因此投融资领域市场改革的方向是培育多元化的参与主体,建立起市场参与主体的利益约束机构,建立起市场竞争机构,一个完整的投融资过程包括金融的投融资和项目投资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将资金由储蓄者转到项目投资者手中,就前看而言为金融投资,就后者而言是金融融资;第二个环节由项目投资者将资金投到具体项目上,形成实物投资。资金在第一个环节的运动可能要经过几个循环、第一个环节投融资的市场化任务就是建立金融市场,也即建立起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由于投资和融资都有长短期之分,市场投融资又可分为长期投融资和短期投融资,下面分别就长短期投融资领域探讨市场投融资的发展思路。

通过以上内容,相信大家对于投融资体制改革是什么都已经了解了。目前我国的投融资体系包括了政府投融资、市场投融资以及政策性投融资这三个部分。企业要获得更好的发展,离不开充足的资金作为后盾,无论是投资还是融资,都可以有效为企业获得充足地资金。


延伸阅读:

项目融资有哪些适用范围

短期融资券的发行条件

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有什么区别

投融资体制,

一、什么是投融资体制

投融资体制是指投融资活动的组织形式、投融资方法和管理方式的总称。主要内容包括投融资主体的确定,投融资决策制度,投融资资金筹措实施方式及运作,投融资收益分配结构,以及投融资监督体系和调控方式等。

二、投融资体制的内容

投融资体制主要包括投资主体行为、资金筹措方式、投资使用方式、项目决策程序、建筑施工管理和宏观调控等方面的内容。

1.投资主体。作为产权主体和市场主体,投资主体的实施投资能力首先体现在决策能力上,决策功能贯穿于从投资项目决策到组织实施乃至项目交付使用后对投资获利处置的全过程。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投资主体基本是政府,投资来源高度集中于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改革开放以来,投融资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投资主体基本实现了由单一的政府向包括政府、企业、银行、其他法人、个人在内的多元化主体的转变。

2.投融资方式。这是指投资主体筹集资金的渠道和方法、资金运用方式,具体包括资金的筹措方式、经营方式、回收方式、项目建设的组织方式、投资收益分配和投资风险的承担方式等。投资方式是由投资体制中投资主体的层次和结构决定的,与所有制及其实现形式、经营方式的转变直接相关。

3.投融资的运行机制。主要是指投资活动从确定项目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所要遵循有基本原则、规范和程序,包括投资运行的目标、决策、动力、信息传递和运行的调节方式与手段,对投资活动的激励与约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主要是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建立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相结合的投融资运行机制,规范投资行为和投资管理,使投资活动真正纳入正常运行和持续协调发展的轨道,从投资的宏观层面和微观项目上促进投资效益的提高。

4.投融资的宏观调控。这主要是指政府对投资主体的管理体系和方法。不同投资主体有不同的投资动机和行为特征。在投资领域中,单纯的市场调节不利于国家投资总量、结构、布局规划的实施,不利于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因而必须建立科学的投融资宏观调控体系,运用各种不同职能的调控手段和机制,对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进行强有力的指导和调节,使投资活动有利于实现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

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经过反复的探索和实践,我国投融资体制的各个方面都不断地得到改革和发展。包括建国初期开始建立的计划投资管理体制以及1992年后建立的市场经济投资体制。从时期上说,改革和发展过程可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界分为前后两个大的时期。前一个时期以高度的计划性为主要特征,改革和发展的结果是不断使计划性进一步强化;后一个时期以计划向市场的转化为主要特征,改革和发展的结果是计划的成份越来越少,市场的成份越来越多。后一个时期投融资体制的改革和变化历程又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即1978至1987年的投融资体制改革初步启动时期、1988至1991年的投融资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时期、1992至1997年的投融资体制改革攻坚时期、1998年至今的投融资体制改革深化及成果初现时期。期间,国务院及各有关部门制定下发了一系列的政策、办法,明确了投资主体分工,改革了投融资方式,拓宽和规范了投融资渠道,完善了宏观调控体系。

如果读者需要法律方面的帮助,欢迎到法律界网进行法律咨询。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对于投融资体制,的详细介绍,文章内容部分转载自互联网,希望对您了解投融资体制有帮助和参考的价值。

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