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法院开庭流程主要为:首先,由书记员查明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是否到庭,并宣布法庭纪律;其次,由审判长宣布开庭,并由审判长核对当事人,宣布案由,宣布审判人员、书记员名单,告知当事人
法院开庭流程主要为:首先,由书记员查明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是否到庭,并宣布法庭纪律;其次,由审判长宣布开庭,并由审判长核对当事人,宣布案由,宣布审判人员、书记员名单,告知当事人有关的诉讼权利义务,询问当事人是否提出回避申请;然后进行法庭调查;然后进行法庭辩论;法庭辩论或被告人最后陈述结束后,法官进入评议室评议,做出裁判。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七条
开庭审理前,书记员应当查明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是否到庭,宣布法庭纪律。
开庭审理时,由审判长核对当事人,宣布案由,宣布审判人员、书记员名单,告知当事人有关的诉讼权利义务,询问当事人是否提出回避申请。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八条
法庭调查按照下列顺序进行:
(一)当事人陈述;
(二)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证人作证,宣读未到庭的证人证言;
(三)出示书证、物证、视听资料和电子数据;
(四)宣读鉴定意见;
(五)宣读勘验笔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一条
法庭辩论按照下列顺序进行:
(一)原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
(二)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答辩;
(三)第三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或者答辩;
(四)互相辩论。
法庭辩论终结,由审判长按照原告、被告、第三人的先后顺序征询各方最后意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八条
人民法院对公开审理或者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一律公开宣告判决。
当庭宣判的,应当在十日内发送判决书;定期宣判的,宣判后立即发给判决书。
宣告判决时,必须告知当事人上诉权利、上诉期限和上诉的法院。
宣告离婚判决,必须告知当事人在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前不得另行结婚。
开庭程序5个步骤
一、开庭程序是怎么样规定的?
一审的审理期限是6个月,即从立案到送达判决。立案后多会开庭是法院根据受理的案件数量和顺序决定的,但不管什么时候开庭,送达判决只能在6个月以内。诉讼费是根据案件性质和案件标的额计算的,要根据每个案件的基本情况决定。
注意:
开庭之日一定要准时到达法院,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某些法院有一些派出法庭,而这些法庭可能跟法院不在一个地方,所以传票上的地址一定要弄清楚,不要想当然地认为开庭一定是在立案那个地方。
2、开庭之日应该带些什么东西呢?
身份证,这是重中之重,否则可能门都进不去;
传票和开庭通知等文件;
证据原件,我们在立案时一般会提交一份证据复印件,开庭的时候法院会要求双方核对证据,所以一定要带上证据原件,否则会直接影响判案。
对于一些特殊的证据要考虑法院是否有合适的设备,比如现在卡带式录音机很多地方都被淘汰了,而你的证据偏偏是这样一份录音材料,这就需要先跟法院沟通看有没有这种设备,以便其提前准备。
二、庭审包含哪些步骤:
庭审开始前书记员会宣布法庭纪律,要严格遵守,否则会引来法官厌恶甚至影响案件审判。
对于比较简单的民事案件,法官通过约定起诉书已经对案情有了大致的脉络,通常会提问的方式了解案情,对于法官的问题应当言简意赅的回答,不要叙述那些与案件不相干的情节,事实调查结束后法官会安排质证。
所谓质证就是双方出示证据,让对方来确认是否存在和进行辩驳,质证环节极为重要:
首先,原告方举证,由被告方对证据进行确认,如果有证据被被告否认,要特别注意向法官说明情况。例如借款合同纠纷中,原告所举证据中有一份银行存款凭证显示存款人不是原告,但收款是被告,这种情况下被告很可能否认该证据的关联性。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应当及时向法院说明情况,因为实际的情况可能是其他人代原告存款的,可以在法庭许可情况下补充相应证据。
在日常生活当中所进行的一些诉讼活动,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是非常陌生的,甚至于有很多的人接受到法院的传票之后,不知道如何是好,这个时候请一个专业的律师非常的重要,当然开庭的程序在法律当中有着明确的规定,包括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等。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对于开庭程序,开庭程序5个步骤的详细介绍,文章内容部分转载自互联网,希望对您了解开庭程序有帮助和参考的价值。
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