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人才,哈尔滨人才市场档案存放中心

张强律师 法律咨询 2022-04-04 15:11:50

导读: 有人说逃离北上广深是个伪命题。 因为吸引人才,贝尚广深依然脱颖而出。 但现在,新一线城市的崛起,使得人才的竞争维度开始向更低层次蔓延。 2月17日,浙江为“抢人”而战。 定居,创业,就业,全方位服务 天赋卷下哈尔滨是否应该反思一下?究竟为什么?留不住人才吗?

哈尔滨人才,哈尔滨人才市场档案存放中心

有人说逃离北上广深,本身就是个伪命题。

因为在吸引人才这方面,北上广深依旧一枝独秀。

但现在,新一线城市的崛起,已经让人才的竞争维度开始向下级扩散。

2月17日,浙江为“抢人”火拼了一把。

哈尔滨人才,哈尔滨人才市场档案存放中心

落户、创业、就业,全方位服务。

人才内卷之下,哈尔滨是不是该反思,到底为什么,留不住人才?

哈尔滨人才,哈尔滨人才市场档案存放中心

2021年,在毕业生分布与流动数据统计上,哈尔滨的应届生流出数量排名全国第五。

哈尔滨人才,哈尔滨人才市场档案存放中心

哈尔滨人才,哈尔滨人才市场档案存放中心

就在前几日,教育部公布了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公布。

哈尔滨四所高校上榜: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

到底是四所双一流,还是四所双一“流”?

应届生们学有所成,却被大量薅走,流出>留守。

2020年人才流失率排名,哈尔滨位列第三,人才流失高达75.2%。

哈尔滨人才,哈尔滨人才市场档案存放中心

人才流失也不是一年两年的问题了。

原因在哪?

哈尔滨人才,哈尔滨人才市场档案存放中心

来看看人才流失较早的数据对比。

以哈尔滨工业大学为例:

2019年,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生共计7865人,其中本科毕业生3729人、硕士毕业生3330人、博士毕业生806人。

这7865位高端人才,哈尔滨能留下几位?

根据2019年的毕业生就业结构:

本科毕业生——签约就业占比33.9%,1264人;

硕士毕业生——签约就业占比81.98%,2730人;

博士毕业生——签约就业占比83.25%,670人。

也就是,找工作的共计有4664人,就业占比为59%。

那么这些人才,都到哪里去工作了?

按照签约就业的地区分布情况统计:

毕业生签约地区主要分布在华东、华北、华南和东北地区,占签约就业毕业总数的87.31%。

华东占比最高,29.6%;其次是华北,21.35%;再次是华南,18.88%;最后是东北地区,占比只有17.49%。

哈尔滨人才,哈尔滨人才市场档案存放中心

其中,留在黑龙江省的只有597人,占签约就业毕业生总数的12.80%。

人才确实在“东南飞”。

对比其他高校的毕业生选择,哈尔滨的人才,离开的迫切明显大于留下。

哈尔滨人才,哈尔滨人才市场档案存放中心

12所高校,除了哈尔滨工业大学不是以黑龙江本省作为第一大就业地之外,其他高校的毕业生多数都流向了本省。

一直在人才输出,却没有人才获利。

究竟是什么,影响了这些毕业生的去留?

哈尔滨人才,哈尔滨人才市场档案存放中心

巴格奈的人口学“推拉理论”曾说,影响人口流动有两股力量:

❶来自迁入地诱人的就业条件产生的“拉力”

❷来自迁出地不良的发展状况造成的“推力”

迁入地的“拉力”在哪里?

哈尔滨人才,哈尔滨人才市场档案存放中心

一线城市中,就业机会占比最高,47%;其次是经济实力和区位优势,分别为35%;

新一线城市,离家近和就业机会占比最高,35%;其次是饮食环境和气候环境,占比分别为29%、24%。

对于哈尔滨来说,产业结构过于单一、工资水平低以及地理环境的限制,造就了哈尔滨的人才流失链。

❶产业结构单一

2021年,哈尔滨地区生产总值为5351.7亿元。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28.2亿元,占比11.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239.2亿元,23.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484.3亿元,65.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哈尔滨人才,哈尔滨人才市场档案存放中心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哈尔滨的产业结构与全国相比,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占比重明显高于平均比重。

对比东北其他三个城市,哈尔滨第二产业的比重存在极为明显的差距。

哈尔滨人才,哈尔滨人才市场档案存放中心

哈尔滨目前处在工业化初级中期阶段,产业结构属于高污染、高排放、高耗能和低产出,且第二和第三产业老化发展迟缓、脆弱。

尽管经济结构有所改变,但依旧很难跟上我国现代化的发展速度。

单一的产业结构,首先打击的就是经济发展,其次也限制了就业机会。

从C9就业报告显示的Top3行业可以看出,IT热度最高,其次是教育,然后是金融和制造业。

C9:九校联盟,是中国首个顶尖大学间的高校联盟,联盟成员都是国家首批“985工程”重点建设的一流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共9所高校。

哈尔滨人才,哈尔滨人才市场档案存放中心

哈尔滨人才,哈尔滨人才市场档案存放中心

△注:为统一指标口径,不同院校使用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IT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统称为“IT”。

想从事互联网、金融等行业,只能去一线城市,因为这些行业在哈尔滨很难找到。

❷工资水平低

产业结构落后,直接导致的是经济低下,工资水平较低。

智联招聘2021年第四季度的数据显示,2021年哈尔滨平均薪酬7087元/月。

哈尔滨人才,哈尔滨人才市场档案存放中心

且不说这个数据水分有多高,单是拿去和其他二线城市相比,这差距就不小。

38城排名垫底。

事实上,哈尔滨大多数人的工资水平,远远达不到这个程度。

产业落后、薪资较低,再加上大城市的虹吸效应,高端人才难免被其他城市收割。

❸地理环境的限制

冰雪资源是优势,成就了哈尔滨,同时也限制了哈尔滨。

冷不会影响经济吗?

环境经济学表示:温带地区更容易发达,而寒冷气候则令人和动植物都难以生存。

所以古代中国的中心一直是西安、开封、洛阳的中原地区,因为气候适宜,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

冷不会影响人们的留存吗?

应届生就业城市选择上,有24%的人以气候环境因素作为选择就业城市的参考标准。

有人说,地道南方人,在哈尔滨读了4年大学,有最美好的青春回忆,但如果重新来过,她还是会选择离开,因为哈尔滨太冷了。

还有人说,在哈尔滨真的太冷了,冷的人待不住,根本不适合奋斗。

无论是主观因素还是客观因素,都必须承认,地理环境的限制,都要为哈尔滨的人才流失负有一定的责任。

哈尔滨人才,哈尔滨人才市场档案存放中心

所以影响毕业生流动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经济+城市舒适性。

根据2021届毕业生意向城市数据分析:

求职意向前十的城市中,新一线城市占据六成,除了北京、上海一线城市仍占据榜首外,南京、成都、天津、青岛、西安、重庆六座新一线城市赶超广州和深圳,排名在三至八位。

哈尔滨人才,哈尔滨人才市场档案存放中心

新一线城市对毕业生的吸引力在不断提高,毕业生不再一味追求“北上广深”。

为什么?

没有人在“何不食肉糜”了。

高额的生活成本,已经成为许多人逃离北上广深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新一线城市,既有工作机会,又有发展空间,还能享受更高的生活品质。

再加上新一线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毕业生优惠政策的出台,很明显新一线城市对高校应届毕业生的吸引力在不断增强。

浙江在“撒钱抢人”冲上热搜前,就已做过不少努力:

2022年1月1日,杭州余杭区调整高层次人才购(租)房补贴政策;

2022年2月1日,嘉兴市进一步开放全市户口迁移落户条件;

2022年2月14日,绍兴市召开“人才专列”活动;

......

新一线城市尚且如此奋力抢人,哈尔滨又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

哈尔滨人才,哈尔滨人才市场档案存放中心

新一线城市早已为吸引人才指明了道路。

而哈尔滨要做的就是:

重塑产业,经济转型,解决营商环境问题;

敞开怀抱,优化政策,解决人才待遇问题;

鼓励创业、资金扶持、解决创新机制问题。

城市内卷愈演愈烈,人才之战,一触即发。

以上正文,来自@龙江楼市

欢迎留言、私信,有问必答,谢谢各位~

龙江楼市原创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后果自负!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对于哈尔滨人才,哈尔滨人才市场档案存放中心的详细介绍,文章内容部分转载自互联网,希望对您了解哈尔滨人才有帮助和参考的价值。

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