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人口首次下降,劳动力人口下降

张强律师 法律法规 2022-03-05 11:25:43

导读: 老龄化的中国,年轻人越来越少,会不会陷入长期的用工荒?一、老龄化中国的劳动矛盾:劳动力供给萎缩与老年需求快速上升1。2035年中国将减少劳动力4700万人口。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时代,一个正在不断强化的核心特征就是年轻人越来越少。 根据联合国2019年报告的数据人口,中国20-64岁人群

劳动人口首次下降,劳动力人口下降

老龄化的中国,年轻人越来越少,会陷入长期的缺工荒吗?

一、老龄化中国的劳动力矛盾:劳动力供给收缩与养老需求快速上升

1、2035年中国将减少4700万劳动人口

进入老龄化时代的中国,一个不断强化的核心特征就是年轻人越来越少。

根据联合国2019人口报告的数据,中国20-64岁人口(承担社会劳动的主力年龄段)在2015年达到顶点9.34亿后,便进入长期下降的态势。而且在2030年之后下降速度加快,至2050年时仅为7.7亿人,比2015年减少1.64亿人。

劳动人口首次下降,劳动力人口下降

还有学者对未来的劳动人口做了更为细致的测算,结合每个年龄段的人口数量和劳动参与率,得出2035年中国的劳动人口为7.43亿,比2020年减少4700万人;2050年中国的劳动人口为6.66亿,比2020年减少1.24亿(朱勤,《人口老龄化与碳排放:劳动供给与消费模式的影响》,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劳动人口首次下降,劳动力人口下降

2、养老需求上升,劳动力需求相应快速增长

在老龄化时代,劳动人口减少的同时,由于老人数量越来越多,其养老需求亦将快速增长,所需要的劳动力数量势必同步扩大。

有学者对未来中国养老服务的劳动力需求做了测算。先看第一种,根据未来老年人口数量、不同老人所需要的服务种类和服务时间、相关服务的市场价格(以2014年价格为基础)进行测算,得到2032年和2050年两个时间点,中国所有失能老人长期护理服务的总需求费用。根据该项研究,2032年的潜在需求(指失能老人对服务的总需求)为17418亿元,有效需求(指失能老人对服务具有购买力的总需求)为6558亿元,2050年的潜在需求为42695亿元,有效需求为16018亿元。(胡宏伟、李延宇、张澜,《中国老年长期护理服务需求评估与预测》,《中国人口科学》2015年第3期)

劳动人口首次下降,劳动力人口下降

如果将该研究中的货币化需求换算成所需的劳动力数量(以2020年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57727元为准),则2032年所有失能老人护理服务需要的劳动力为3017万人(潜在需求)或1136万人(有效需求),2050年为7396万人(潜在需求)或2774万人有效需求)。

第二种测算将健康老人的养老需求也涵括在内,先计算出各个时间点所有老人养老需求所需的总服务时长,再以8小时工作制换算成劳动力需求,预测2035年的劳动力需求为3976万人,比2020年的2255万人增长1721万人,2050年的劳动力需求为5325万人,比2020年增长3070万人。(朱雅丽、张增鑫,《老年人口的健康状况转移与 老年照料劳动力需求预测》,《中国人口科学》2019年第2期)

劳动人口首次下降,劳动力人口下降

如果2050年的老年照料劳动力需求真的达到5325万人,将占到2050年劳动人口(6.66亿)的8%,届时老年照料或许成为对人力需求最大的行业。但与此同时,由于中国劳动人口总体上不断下降,未来是否会出现劳动力不足甚至长期缺工荒的状况?

二、机器人替代:解决老龄化时代的劳动力难题

只要中国的科技在发展,产业在向高端转型,未来就无需对老龄化时代下养老需求快速增长将造成劳动力不足、进而拖累经济社会发展而过度担忧。

分析中国三次产业的就业人员数量变化,第一产业就业人数一路下滑、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一路上升,符合现代经济条件下农业就业比重低、服务业吸纳劳动力多的特点,而第二产业的就业人数在2014年达到顶点后开始逐渐下降。

我们都知道,同时期中国的制造业仍在快速发展,背后的原因正是产业水平不断提高,各种新技术加速推广渗透,对劳动力质量的需求在提高,而对劳动力数量的需求在降低。

劳动人口首次下降,劳动力人口下降

而且随着机器人等先进技术的普及渗透程度越来越高,未来中国的制造业有可能释放出更多的剩余劳动力。美国有一项研究支出,1990~2007年,每千人中增加一个机器人,就业人口就会降低0.18%~0.34%。如果中国未来加速普及机器人,劳动力短缺就不会成为一个问题。

根据牛津大学和花旗银行的预测,未来人工智能或机器人对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工作岗位的平均替代率是57%,而中国将会有77%的岗位实现自动化。

从成本来说,工业机器人的价格与中国制造业人均工资的差距在不断减小,制造业加快机器人替代正迎来有利时机,。

劳动人口首次下降,劳动力人口下降

同时中国在机器人替代方面有非常大的空间,2017年中国的机器人保有密度为97台/万人,2019年时为187台/万人,增长了近一倍。但这在全球排名中仅位列第15名,而高居榜首的新加坡拥有918台/万人,第二名韩国拥有855台/万人。

劳动人口首次下降,劳动力人口下降

有意思的是,新加坡和韩国同时也是老龄化日益严重的两个国家,新加坡2017年底65岁以上老人占总居住人口的13.02%,韩国2020年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15.7%,说明他们不约而同地用机器人替代来解决劳动力难题。至于老龄化最为严重的日本,其机器人保有密度却落后前者,可能是因为日本的制造业大量外流,留在本土的产业以服务业为主,故机器人保有密度较低。

劳动人口首次下降,劳动力人口下降

试想一下,如果中国的工业机器人保有量达到新加坡和韩国的水平,制造业将空出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可以供给养老服务行业。到时候需要担心的问题不是劳动力是否充足,而是如何建立起养老服务行业的荣誉感、价值感,并给予从业人员一份体面的收入。

另外,机器人对劳动力的替代不仅体现在制造业,未来还将越来越多地体现在服务业。比如逐渐走入家庭和公共场所的清洁机器人、消毒机器人、迎宾机器人,我们手机上接收到的各种推销电话背后的语音机器人,以及通过线上、电话等方式处理各种客户需求的客服机器人。这些服务机器人的推广应用,未来也会对养老服务人员形成一定程度的替代,减轻后者的劳动强度和心理压力。

三、激活3亿低龄老人

除了机器人替代外,中国未来还有3亿低龄老人,是一个蕴含了巨大社会价值的人力资源宝库。

劳动人口首次下降,劳动力人口下降

根据联合国2019人口报告,2035年时中国总共有4.15亿老人(60岁及以上),其中3.02亿时60-74岁的低龄活力老人。

低龄活力老人的特点是,虽然有各种慢性病,但身体活动能力尚未显著下降,生活自理能力较强,对护理服务的需求很低;(城市老人)收入处于社会中等水平,生活负担较轻;可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多,但缺少有价值有意义的活动的参与机会。

如果将3亿低龄活力老人的空闲时间充分调动起来,将是一笔巨大的人力资源宝库。

现在各地积极推进的养老服务时间银行,虽然多以18岁以上人群为服务提供方,但数量庞大、时间充裕的低龄活力老人最终将是主要的志愿服务提供方。

最近北京卫健委和老龄办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首都老龄工作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中就提到,建立养老志愿服务“时间银行”制度,完善志愿服务激励措施,逐步构建“政府主导、通存通兑、权威统一”的养老服务时间银行运行机制。到2025年,老年志愿者注册人数达到老年人口总数的30%。

让我们做一个简单的估算:假设一位老人每天志愿服务1小时,全年服务250天,以3亿低龄活力老人计,总志愿服务时长为750亿小时;而一名全职工作人员的全年工作时长假定为2000小时(每天8小时,全年250个工作日),则750亿小时的总志愿服务时长相当于3750万名全职工作人员,几乎顶得上前文测算的养老服务劳动力需求的大半了。

当然,由于低龄活力老人的体力和技能有限,不能从事专业护理服务,但让他们从事低技能的养老服务工作,仍然可以极大地缓解未来养老需求暴增情形下,劳动力供给不足的矛盾。

最后从国家战略看,“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之“积极”,正是以激活这群未来将达到3亿规模之巨的低龄活力老人为主要内容之一。

医疗健康方面,从 “以治病为中心”转变到“以人民健康为中心”,通过慢性病管理、家庭医生、运动锻炼等各种方式提高低龄活力老人的健康水平,既可以确保他们拥有积极融入社会的健康基础,同时使他们在进入高龄阶段后尽可能地保持自理能力,减少照护需求和家庭、社会负担。

社会参与方面,推动全社会全行业全场景的适老化,降低低龄活力老人融入高科技现代社会的门槛,为他们创造参与社会、发挥能量的无障碍境,提供再就业、志愿服务、养育孙辈的丰富机会。

价值观和社会意识方面,鼓励老人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发挥人生价值,变被动躺平式养老为积极参与式适老,弭平消解代际矛盾,鼓励代际之间互担责任、互助发展。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对于劳动人口首次下降,劳动力人口下降的详细介绍,文章内容部分转载自互联网,希望对您了解劳动人口首次下降有帮助和参考的价值。

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