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交易安全,网络交易安全风险源分析及解决对策

张强律师 法律咨询 2022-03-25 05:36:22

导读: (陈晓4x/图)国家网信办近日公布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网络(征求意见稿),再次征求意见。 根据拟出台的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合理限定未成年人单日单笔消费金额和累计消费金额,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与其民事行为能力不符的有偿服务。 这是一个很有针对性的规定。 近年来,因为失败

网络交易安全,网络交易安全风险源分析及解决对策

网络交易安全,网络交易安全风险源分析及解决对策

(小尘4x/图)

国家网信办日前公布了修改后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再次征求意见。条例拟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合理限制未成年人的单次消费数额和单日累计消费数额,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与其民事行为能力不符的付费服务。

这是一条非常有针对性的规定。近年来,因为未成年人在网络游戏等网络服务中大额充值而引发的纠纷时有发生。据澎湃新闻报道,2022年春节前后,福建龙岩潘女士11岁的儿子通过华为应用市场下载了4款游戏,并在短短几天内充值近40次总计11000多元。这名女士申请退款,但游戏公司和华为都以“账号认证为成年人”等理由拒绝。同样,福建漳州刘女士14岁的儿子也几天时间就在腾讯游戏里消费了20000多元。刘女士发现后马上申请退费,但一个多月后仍未能与腾讯游戏就退款金额达成一致。类似的报道经常见诸网络。

民法典规定,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其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除了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其民事法律行为需要由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从法理的角度,上述案例中未成年人的大额充值行为应该如何处理是很明白的,短时间内总计一两万元的大额充值,明显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在其代理人不予追认的情况下,游戏公司以及支付渠道应该全额退回充值的款项。

但是现实中,这样的事情往往很容易陷入扯皮。游戏公司往往以“账号是成年人注册的”“无法证明是未成年人充值的”“无法证明其充值没有经过监护人同意”等等理由,拒绝退款。而未成年人的父母,也确实很难有直接的证据证明是子女未经同意擅自充值的。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两方面都承担起更大的责任。家长作为未成年人的监护人,要负起监护责任,要了解子女在做什么,其作为是否合适。家长不应该让子女以自己的名义注册网络游戏账号,不应该把自己的手机账号密码尤其是涉及支付的账号信息告知子女,或者在没有适当监管的情况下让子女用自己的手机玩游戏。毕竟,家长作为法定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责任是第一位的。

游戏公司也应该尽可能杜绝未成年人大额充值等现象。从技术上来说,做到这一点难度并不大。首先是在账号注册时严格实行实名认证,避免未成年人以成年人的名义注册账号(现在这样的情况很多,有些家长会把自己名义注册的账号给孩子使用,有些孩子可能盗用家长名义开通账号,甚至网络上有商家专门向未成年人兜售成年人账号,对这类非法交易也应该严打),绕过游戏监管。在未成年人的账号上,如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所要求的,对其单次消费额度和单日累计消费额度进行合理的限制(这一限制甚至不必一刀切,可以根据未成年人的年龄不同而设置不同额度或者不同的限制条件)。即使是在成年人的账号上,对于充值操作,尤其是短时间内的大额消费,也应该增加各种实名认证措施,确保是成年人本人在付款消费,避免将来产生纠纷。

在面对面交易、现金交易的时代,这样的纠纷并不容易出现,一来未成年人难以获取大额的现金,二来商家也容易分辨交易对象的年龄,如果因为未成年人大额消费出现纠纷,父母举证也相对容易。而在远程即可完成交易的时代,为了尽可能避免纠纷,交易双方必须都更加谨慎。这不仅仅是涉及保护未成年人的利益,也是保护市场交易的安全和有效。

辛省志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对于网络交易安全,网络交易安全风险源分析及解决对策的详细介绍,文章内容部分转载自互联网,希望对您了解网络交易安全有帮助和参考的价值。

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