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在我国,当事人达成和解的刑事案件的从宽处理称为刑事和解。 其基本内容是:在办案机关或侦查委员会等机构的主持下,犯罪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与被害人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进行对话协商,通过道歉、赔偿、提供特定服务、宽恕等方式达成双方和解,修复因犯罪而受损的社会关系。
刑事和解,刑事和解的适用条件及范围
在我国,对于当事人达成和解的刑事案件的宽缓处理,称为刑事和解。其基本内容是:经由办案机关或者调委会等机构主持,加害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与被害人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进行对话、协商,通过赔礼道歉、赔偿、提供特定服务和宽恕等方式达成双方的和解,从而修复被犯罪破坏的社会关系。办案机关在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的基础上,综合案件情况,特别是犯罪的危害性、加害人悔过、赔偿情况及被害人态度,作出撤销案件、不批准逮捕决定、不起诉决定或者在量刑上从轻处理。其目的在于通过非刑罚化措施或轻缓化刑罚的修复性处理方式,化解、缓和当事人之间的矛盾,维系社会关系的和谐。笔者对该院近年以来批捕阶段刑事和解案件进行整理统计,从案件数量、类型及取得的实际效果作以分析。
一、适用刑事和解的案件数量
总体上看,在批捕阶段适用刑事和解的案件数量不是很多。2018年至今,我院适用刑事和解的案件约为15件,而受理刑事案件的数量为309件,仅占4.8%。其原因在于:(1)现行法律虽对公诉案件的和解作出了规定,但规定不具体,如何操作还在探索之中;(2)若使用刑事和解,办案人员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不如直接批捕;(3)受内部考评制度、执法检查等影响,刑事和解的案件往往被作为检查中的重点,增加了办案人员的心理负担,有出力不讨好之嫌。
二、适用刑事和解的案件类型
调查中发现适用刑事和解的案件主要是轻伤害案件、交通肇事案件和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等。近五年,我院适用刑事和解的案件主要集中于轻伤害案件,占所有刑事和解案件的60.2%;另一类适用率较高的案件是交通肇事和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这两类案件占所有刑事和解案件的39.8%。
(一)轻伤害案件和解较多。
这是因为:1、轻伤害案件属于可以自诉的案件,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可以进行调解或和解。所以,在公诉程序中进行和解,于法有据。2、轻伤害案件多因邻里间的纠纷或民事纠纷而引起,且往往事出有因或因加害人一时激愤而为,社会危害性相对较小。例如,2020年1月我院办理的徐某甲好和邻居徐某乙因地界产生纠纷,发生争执引发打架,打架中徐某乙骑在徐某甲之父徐某丙身上用拳头进行殴打致徐某丙眼部受伤,徐某甲见状用手中的洋镐将徐某乙的背部挖伤致其胸壁贯通伤。经鉴定,徐某乙、徐某丙的损伤程度均为轻伤二级。因该案系邻里纠纷引发的刑事案件,且双方都是年轻人,行事冲动,若简单地“捕诉了之”,不仅难以解决双方争议纠纷,也可能导致两家人的积怨更深,日后矛盾升级。在审查批捕阶段,承办检察官与案件当事人多次联系,充分了解产生纠纷的原因及双方对于案件的认识、调解意愿和诉求,并多次进行释法说理,促成双方达成和解,握手言和;并邀请承办民警、人民监督员、社区代表等人对该起案件进行了公开听证,该院对徐某甲、徐某乙作出不批准逮捕决定。这起轻伤害案件的调解,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3、轻伤害案件的损害结果相对较小,通常可以通过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式恢复被破坏的社会关系。4、在一些轻伤害案件中,当事人双方和解的愿望比较强烈。
(二)交通肇事案件和解次之
。交通肇事案件适用和解的占所有刑事案件的22.5%。原因有三:1、交通肇事案件均为过失犯罪且多为初犯,犯罪主体的人身危险性较小。2、交通肇事案件直接侵害的主要是被害人的个人权益,因此,处理此类案件通常会着重考虑被害人利益的补偿。3、肇事者想方设法积极赔偿,容易得到被害人及其家属的谅解,刑事和解也有利于减轻双方及其家庭因犯罪行为而遭受的损害或不利,社会效果明显。
(三)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和解占一定比率。
未成年人犯罪案件适用刑事和解的比率为17.3%。原因如下:1、对未成年人适用轻缓化处理方式既符合我国一贯的刑事政策,符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相关司法解释的精神。2、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其人身危险性较小且容易矫治。3、对未成年人适用刑事和解可以避免正式审判和判处刑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适用刑事和解的实际效果
该院刑事和解案件的社会效果都比较好,未发现反悔或再犯罪的情况。其积极效果主要体现在:首先,抚慰被害人,使被害人能够及时得到较为充分的赔偿。其次,通过双方当事人的诉说、倾听、沟通,加害人更容易认识到自己的行为给他人所造成的伤害,促使其从内心真正悔过,加害人再次犯罪的可能性减小。加害人在被害人当面赔礼道歉和诉说后,也增大被害人谅解的可能性,有利于其心理创伤的修复,增强其安全感。最后,也为当事人正常生活、继续学习或工作提供了条件。例如,我院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刘某、赵某涉嫌寻衅滋事一案做出不批准逮捕后,公安机关及时变更强制措施,刘某和赵某又能返回校园继续学习生活,这也避免了因刑罚而中断学习所引发的的其他社会问题。
作者:杨秀梅
编辑:王晨伟
责编:郑黎波
主编:姚启明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对于刑事和解,刑事和解的适用条件及范围的详细介绍,文章内容部分转载自互联网,希望对您了解刑事和解有帮助和参考的价值。
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