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序良俗是什么意思?,人民日报有的放矢:科学运用公序良俗原则处理民事纠纷

张强律师 法律头条 2022-10-28 13:10:48

导读:公序良俗是什么意思?,人民日报有的放矢:公序良俗原则的科学应用民事纠纷在现实生活中,民事法律关系是复杂多变的,而民事法律规范在一定时期内是相对稳定的。导致有些民事纠纷在

公序良俗是什么意思?,人民日报有的放矢:公序良俗原则的科学应用民事纠纷

在现实生活中,民事法律关系是复杂多变的,而民事法律规范在一定时期内是相对稳定的。导致有些民事纠纷在办理过程中可能找不到特别合适的民事法律规范作为依据。但有些民事行为不符合社会道德,有悖于善良风俗。如果因为没有民事法律规范作为依据而不予处理,可能会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甚至带来“破窗效应”。处理这些民事纠纷,要善用公序良俗原则,即民事行为不得违反民法中的公序良俗原则。科学地运用公序良俗原则处理民事纠纷,对于惩恶扬善、维护正义、保障社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公序良俗指的是公序良俗。公序良俗的含义非常广泛,它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变化。公序良俗原则在许多国家的民法典中都有所体现。我国1986年通过的《民法通则》使用了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等词语来表述相关法律精神。2017年通过的《民法通则》,在总结现有民事立法、司法实践经验和借鉴外国民法典立法成果的基础上,首次在我国民事立法中明确了公序良俗原则。《民法通则》中的一些规定与公共秩序和良好习惯直接相关。第八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第十条规定“民事纠纷依法办理;如果不是法律规定的,习惯可以适用,但不得违反公序良俗。”第143条规定了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条件,其中第三个条件是“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反公序良俗。”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二款规定:“违反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民法通则》将公序良俗原则上升为我国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是法治精神在民事法律体系中的体现,是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在立法中的体现,意义重大。第一,要限制意思自治。民法尊重民事主体的意思自治,但必须基于公序良俗原则,即不得违反公序良俗;如果违反公序良俗,其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二是对现有法律法规的补充。现有的法律法规无法预见所有的民事法律行为和关系,条文可能存在滞后性或漏洞。公序良俗原则作为一种弹性条款,可以补充和完善法律规定,在法律规定不明确的情况下,用于判断民事行为的效力。第三,有助于更好地弘扬社会公德,保证民事活动在良好的公共秩序下进行,引导社会风气积极向上。

当然也要看到,公序良俗原则是民法的一个模糊原则,在司法实践中主要由法官自由裁量适用。为了避免法官任意适用这一原则,可能导致裁判结果不公,在司法实践中适用公序良俗原则时,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法律规则要穷尽,即对于民事纠纷有具体民事法律规定要规范的,先适用具体规定,不能任意选择一般原则。在每个具体领域,公共秩序和良好习惯原则应作为一般条款适用。其次,什么是公序良俗也需要结合社会道德观念和常识来判断,从而确定具体民事行为是否违反公序良俗原则。司法大数据还可以用来研究公序良俗原则的适用方法,可以为法官的判决提供依据。我们应当科学合理地运用公序良俗原则,既协调复杂的民事法律关系,又促进良好社会道德风尚的形成,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同时,不断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作者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人民日报(2019年5月21日第13版)

总结:以上内容对于公序良俗意味着什么?,人民日报有的放矢:公序良俗原则科学应用的详细介绍民事纠纷。文章内容部分转载自网络,希望对你理解什么是公序良俗有帮助和价值。

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