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到沈阳多少公里?,奋进新征程

张强律师 法律头条 2022-10-29 19:17:25

导读:从大连到沈阳有多少公里?,奋进新征程新华社沈阳7月15日。题目:辽宁:创新驱动,为老工业基地振兴增添动力。新华社记者解放思想,实施创新驱动,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用向内的尖端优

从大连到沈阳有多少公里?,奋进新征程

新华社沈阳7月15日。题目:辽宁:创新驱动,为老工业基地振兴增添动力。

新华社记者

解放思想,实施创新驱动,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用向内的尖端优化营商环境...一个接一个,一个接一个,到最后,辽宁已经向前推进了十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到辽宁考察,两次参加全国人大辽宁代表团审议。他强调“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老工业基地振兴增添动力”,对辽宁振兴发展作出总体部署。辽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扎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各项目标任务,不断补齐民生短板,让人民群众共享东北振兴成果,着力在转型实践中取得突破性进展。

激发创新驱动内生动力

大连杨光科技集团25万平方米地下厂房,5米高的高端五轴卧式车铣复合加工中心,引人注目。“这种机床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核心部件自主化率达到90%以上,完全没有市场。”集团董事长助理蒋世林说。

曾几何时,“产业庞大,结构单一”是辽宁乃至东北产业结构的劣势。十年来,辽宁抢抓新一轮东北振兴机遇,立足高质量发展,在变革中求创新求进步,积蓄力量实现新突破。

50万吨!深谷集团正在努力创造国内大型乙烯压缩机组产能新纪录。十年来,作为装备制造领域的骨干企业,神谷在该领域先后实现了100万吨、120万吨、140万吨产能的“三连跳”。在这十年里,第一艘国产航母、舰载机、跨音速风洞主压气机等“大国重器”在辽宁问世,一大批装备制造企业实现转型升级。

在辽宁省大连市的辽宁港务集团大连港集装箱码头,货船正在装卸集装箱(2020年9月24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姚剑锋摄

2021年,辽宁石化行业营业收入首次进入万亿大关,乙烯、PX、PTA产能位居全国第一。辽宁“油头”少“尾”的运力结构正在改变。不仅如此,一批新材料,如川藏铁路极寒钢轨、超大型集装箱船抗裂钢等。,纷纷出笼。在石化、冶金、建材等原材料和深加工行业,修链、延链、强链工作全面推进。

沈阳鑫源微电子设备有限公司成品车间(2020年7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姚剑锋摄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等领域,辽宁不断培育壮大有生力量。近年来,从人工智能到集成电路,以芯源微为代表,一批“专精创新”的小巨人企业在辽宁迅速成长。其中,集成电路设备行业2021年营业收入达到2012年的50倍。

要创造优势,化危机为机遇,就要敢于打市场牌、改革牌、创新牌。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指出,支持和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不断增强企业创新动力、活力和实力。

多元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化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正在形成。2021年,辽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6%。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9%。截至2021年底,辽宁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分别达到14815家和8107家,同比增长37%和15.8%...新动能的马达声越来越强,未来可期。

深化改革,增强活力

国企是辽宁振兴的“龙头”。辽宁闯入“深水区”,啃下深化国企改革的“硬骨头”。

辽宁省大连市东北特钢集团车间内,工作人员正在检查产品(2017年5月15日摄)。新华社发(刘德斌摄)

2017年沙钢参与,东北特钢实现混改;2018年底,国企“三供一业”全部移交;2019年,招商局集团入主辽宁港集团,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沈阳机床集团实现战略重组;2020年,有几十年历史的厂办集体退出历史;2021年鞍钢、本钢重组……2021年,辽宁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6%,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8.7%。

辽宁省鞍钢集团鞍钢钢铁总厂三分厂生产车间(2021年4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潘玉龙摄

如果挺进“深水区”,就会遇到激流险滩。建立大厂集体是历史遗留问题,时间长,涉及人数多。2018年,辽宁下决心解决这个历史遗留问题。两年多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全省已有近2500家大型集体企业关闭、破产或改制,44万多职工得到安置。

营商环境之弊,曾是辽宁振兴发展之痛。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沈阳主持召开进一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时强调,要在优化营商环境的基础上全面深化改革。

前不久大连市委市政府收到了署名SK海力士/英特尔存储制造和R&D基地的感谢信,盛赞大连在服务企业方面的实力、速度和温度。克服疫情影响,今年5月大连开工建设的SK海力士/Intel非易失性存储器项目正在全速运转。

拼版照片:上图为辽宁抚顺西露天矿部分区域生态修复前的场景(2019年3月6日摄,资料照片);下图为辽宁抚顺西露天矿部分区域生态修复现场(新华社记者杨青摄于2022年6月2日,无人机照片)。新华社

十年来,从率先立法、设立机构、上线、不开会审批,辽宁打出了一套改革“组合拳”;从刮骨疗毒到净化政治生态,从纪检监察常态化到以“硬约束”抓“软环境”,辽宁系统重塑营商环境,“投资过山海关”的势头正在形成。

阔步改革,振兴开新局。今年年初,《辽宁省推进“一圈一带两区”协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发布。中部建成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南部发展沿海经济带,辽西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试验区,辽东建设绿色经济区。立足辽宁、着眼全国的区域协调发展布局正在全面推开。

让人民共享振兴成果。

走进辽宁省抚顺市,两座昔日的"模范矿山"--东露天矿和西露天矿,随着资源的枯竭,成了"城市伤疤"。现在住在采煤沉陷区的人生活怎么样?

走进70岁居民陈玉芳的家,94平方米的新房子明亮干净,宽敞舒适,公用设施齐全。4年前,她和老伴住在塌陷区的一栋老旧的危房里,墙壁开裂,楼房变形。陈玉芳一家是抚顺采煤塌陷区1.3万人变迁的缩影。

党的十八大以来,辽宁把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放在各项工作的重要位置。一大批惠民措施落地生根,每一件民生实事都落到实处。

还欠账,补短板,惠民生。辽宁坚持政府过紧日子,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民生投入每年占财政支出的75%以上;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跑赢GDP增速;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连续十年上涨,做到按时足额发放...

在辽宁省鞍山市台安县高力房镇乔托村,妇女在当地扶贫项目支持的手工业工厂工作(2021年3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蔡摄

不小康,关键靠老乡。2015年至2020年底,辽宁累计建设扶贫产业项目1.2万多个,实现84万建档立卡贫困户全覆盖。截至2020年底,15个省级贫困县摘帽,1791个贫困村卖号;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从2015年的3423元增加到2021年的11000多元。

游客在辽宁本溪大石湖景区拍照(2020年10月7日摄)。本溪是国家森林城市,有“枫叶之都”的美誉。新华社记者潘玉龙摄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具包容性的民生福祉。曾经充满烟囱和浓烟的本溪市被称为“卫星上的隐形城市”。如今,绿色已成为这座城市的鲜明底色——“枫叶之都”享有盛誉,森林覆盖率达76%,居全省之首,旅游收入位居前列,被称为“一座让人看不够的城市”。

辽宁省铁岭市福德店辽河起点风景(2021年8月23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姚剑锋摄

近年来,辽宁开展了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2021年,全省环境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达到321天;有环境监测数据记录以来,河流水质首次达到良好水平;森林覆盖率已达到40%以上...

十年野心,现在从头开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辽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指示,正在一步步把全面振兴的蓝图变为现实。(记者曹志、徐洋、王伟、邹钟鸣)

总结:以上是大连到沈阳有多少公里?,奋进新征程的详细介绍。文章内容部分转载自互联网。希望对你了解大连到沈阳有多少公里有帮助和价值。

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