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失致人轻伤罪法条,过失致人轻伤怎么判

张强律师 法律咨询 2023-02-19 23:29:45

导读:过失致人轻伤罪法条,过失致人轻伤怎么判,过失致人轻伤判处如下:1、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虽构成轻伤,但伤情接近轻微伤的,为有期徒刑六个月;2、伤情介于轻度和重度之间的,为有期徒刑一年;3、伤情接近重伤的,为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其主要特征如下:1、侵犯的客体,是他人身体健康的权利;

过失致人轻伤罪法条,过失致人轻伤怎么判

过失致人轻伤罪,最近不少朋友在找过失致人轻伤怎么判的相关介绍,法律界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过失致人轻伤罪法条:

过失致人轻伤判处如下:
1、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虽构成轻伤,但伤情接近轻微伤的,为有期徒刑六个月;
2、伤情介于轻度和重度之间的,为有期徒刑一年;
3、伤情接近重伤的,为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
其主要特征如下:
1、侵犯的客体,是他人身体健康的权利;
2、客观方面,表现为给他人身体造成重伤的行为;
3、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但已满14岁不满16岁的未成年人不对本罪负刑事责任;
4、主观方面,是出于疏忽大意的过失或过于自信的过失。
过失致人重伤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前者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被害人重伤的结果,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后者是指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被害人重伤的结果。过失重伤罪的本质特征在于:
1、行为人既没有杀人的故意,也没有伤害的故意,只是出于疏忽大意或者过于自信,才造成被害人重伤的结果;
2、如果事实证明行为人对自己行为引起的重伤结果的发生并没有预见,而且根据实际情况也不可能预见,则属于意外事件,行为人主观上没有罪过,因而对重伤不负刑事责任。
在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认定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需要注意两点,构成过失重伤罪,法律不仅要求行为人的行为必须造成他人实际的伤害结果而且要求这种伤害只有达到重伤的程度,才构成犯罪。如果过失致人轻伤,则不构成犯罪,行为人只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三十五条 【过失致人重伤罪】过失伤害他人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2、过失致人轻伤怎样定性:

过失致人轻伤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致人伤害的后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伤不是犯罪,不负刑事责任,但要向被害人承担民事责任。致人轻伤,根据伤害程度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附带民事赔偿,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赔偿义务人应当予以赔偿。即使不小心,属于过失行为,如果造成了他人轻伤或重伤的后果,也会因过失伤害行为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一、轻伤二级鉴定标准如下:
1、头皮创口或者瘢痕长度累计8.0厘米以上。
2、头皮撕脱伤面积累计20.0平方厘米以上;头皮缺损面积累计10.0平方厘米以上。
3、帽状腱膜下血肿范围50.0平方厘米以上。
4、颅骨骨折。
5、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6、脑神经损伤引起相应神经功能障碍。
二、轻伤证据不足该如何判决
1、公安机关可以调解结案。对原来认为“证据不足”的轻伤害案件经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终结后,应出具侦查终结报告书,送达双方当事人,并可对双方当事人进行说服教育,在双方当事人自愿的前提下,由双方当事人各自向公安机关写出调解申请书,在此基础上,公安机关可以组织调解结案。这样便于稳定双方情绪,及时化解矛盾;
2、由被害人提起自诉。对基本事实清楚、基本证据确实充分、且公安机关一时又不能说服双方当事人自愿调解的一般轻伤害案件,公安机关应当告知受害人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对公安机关侦查后认为伤害证据仍然不足,或难以查清,或公安机关不认为是犯罪的轻伤害案件,公安机关应当告知被害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对方承担民事责任;
3、对特殊案件实行“有限公诉”。即对符合上述一般公诉条件,案情复杂、社会影响或危害较大、公安机关已对被告人采取了强制措施、可以判处刑罚的轻伤害案件,公安机关应该将案件尽快移送检察机关依法提起公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针对过失致人轻伤罪法条,过失致人轻伤怎么判的详细介绍,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