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中止执行后怎样恢复执行,中止执行的法律规定,法院中止执行程序的步骤1、中止执行的原因一旦发生,人民法院即应依职权作出中止执行的裁定。2、当事人发现中止执行的原因存在时,应积极地将中止的原因告知法院或向法院提出中止执行的申请。3、中止执行的裁定,一旦送达当事人即发生法律效力。4
中止执行的法律规定,最近不少朋友在找中止执行的法律规定的相关介绍,法律界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中止执行后怎样恢复执行:
法院中止执行程序的步骤
1、中止执行的原因一旦发生,人民法院即应依职权作出中止执行的裁定。
2、当事人发现中止执行的原因存在时,应积极地将中止的原因告知法院或向法院提出中止执行的申请。
3、中止执行的裁定,一旦送达当事人即发生法律效力。
4、中止执行的裁定书应当写明执行的理由和法律依据,执行人员签名或盖章,并加盖人民法院公章。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中止执行:
1、人民法院已受理以被执行人为债务人的破产申请的;
2、被执行人确无财产可供执行的;
3、执行的标的物是其他法院或仲裁机构正在审理的案件争议标 的物,需要等待该案件审理完毕确定权属的;
4、一方当事人申请执行仲裁裁决,另一方当事人申请撤销仲裁 裁决的;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一十六条 人民法院受理申请后,经审查债权人提供的事实、证据,对债权债务关系明确、合法的,应当在受理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债务人发出支付令;申请不成立的,裁定予以驳回。 债务人应当自收到支付令之日起十五日内清偿债务,或者向人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 债务人在前款规定的期间不提出异议又不履行支付令的,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2、法院执行中止规定:
法院执行中止规定的情况有:
1、申请人表示可以延期执行的;
2、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确有理由的异议的;
3、作为一方当事人的公民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继承权利或者承担义务的;
4、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
5、人民法院认为应当中止执行的其他情形。
一、法定不起诉的适用条件:
1、没有犯罪事实;
2、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3、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4、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5、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
6、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7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二、酌定不起诉的适用条件:
1、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的;
2、预备犯;
3、从犯;
4、在外国犯罪已经受过刑罚处罚的;
5、有重大立功表现的;
6、正当防卫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
7、 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
8、胁从犯;
9、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
10、犯罪较轻的自首犯;
11、没有造成损害的中止犯。
12、构成犯罪,但是情节轻微,危害不大。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五十五条 被执行人不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人民法院可以对其采取或者通知有关单位协助采取限制出境,在征信系统记录、通过媒体公布不履行义务信息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措施。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针对中止执行后怎样恢复执行,中止执行的法律规定的详细介绍,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