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限制行为能力人是什么意思,限制行为能力人的认定标准,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包括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
限制行为能力人的认定标准,最近不少朋友在找限制行为能力人的认定标准的相关介绍,法律界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限制行为能力人是什么意思: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包括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是指因智力发育不成熟或者精神存在一定程度的障碍,不能认清自己的行为后果。如果让其实施行为,则可能既不利于行为人自身利益的保护,也会损害他人的利益。因此,这种情况下的民事主体实施行为的范围受到限制,只能亲自实施与自己智力、精神状况相适应的行为,并承担相应的行为后果。
《民法典》第十八条规定,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认定:
限制行为能力人的认定: 1、年龄界限: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2、衡量标准,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是否属于一心智健全,有两种判断标准: 依据自然人的意思能力(认知能力)来判断;依据自然人的意志能力来判断。 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辨认或者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其利害关系人或者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认定该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 民法典 》第十九条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 代理 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针对限制行为能力人是什么意思,限制行为能力人的认定标准的详细介绍,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