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替考案宣判,考研被判作弊

张强律师 法律知识 2022-09-14 11:51:39

导读:2015年11月1日“刑九”开始实施,替考被列入刑法处罚范围。日前,北京首例替考案已经开庭审理并判决。替考案的两被告被判拘役一个月并处罚款,下文为大家详细介绍。北京替考首案

2015年11月1日“刑九”开始实施,替考被列入刑法处罚范围。日前,北京首例替考案已经开庭审理并判决。替考案的两被告被判拘役一个月并处罚款,下文为大家详细介绍。

北京替考首案宣判,两人被判拘役1个月并罚款

案件简介:

1月14日,北京是海淀区人民法院宣判首例替考入刑案,侯某、虎某因在研究生考试中舞弊,分别被法院判处拘役一个月并处罚金。

1月12日,海淀法院受理了这起涉嫌代替考试罪被提起公诉的刑事案件。

该案系《刑法修正案(九)》将“替考”行为入刑并正式施行后,北京法院审结的首例考研替考入刑案。

检方指控,2015年10月间,被告人虎某通过他人联系被告人侯某,让其代替自己参加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2015年12月26日上午,被告人侯某在某大学旧教学楼第43考场,代替被告人虎某参加上述考试中的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科目时,被监考人员当场发现。被告人侯某于当日被公安机关抓获,被告人虎某于2015年12月28日主动向公安机关投案,后二人如实供述了上述事实。

庭审中,公诉人针对上述指控事实出示了相关证据材料,并发表公诉意见,认为被告人侯某、虎某的行为均已构成代替考试罪,侯某具有如实供述情节,虎某具有自首情节,建议法庭判处二人拘役一个月至两个月,并处罚金。

被告人侯某、虎某及其各自委托的辩护人对检方的上述指控事实、证据及量刑建议没有提出异议,被告人侯某、虎某亦当庭表示认罪、悔罪。

法院经审理后认为,被告人侯某代替他人参加、被告人虎某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其行为均构成代替考试罪。检方指控侯某、虎某犯代替考试罪的事实清楚,证据充分,指控罪名成立,量刑建议适当。鉴于侯某到案后能如实供认自己的罪行,虎某犯罪后能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系自首;二人均能真诚悔罪,法院以代替考试罪判处被告人侯某拘役1个月,罚金人民币1万元,判处被告人虎某拘役1个月,罚金人民币8000元。

法律解读:

1、为何两天就宣判?

由于首例替考案符合刑事速裁程序适用要求,法院适用速裁程序审结了该案,从受理案件到一审宣判,仅仅用了两天便做出一审判决结果。

不是此类案件都适用刑事速裁程序,以后遇到复杂的替考案件,也可能采取普通程序审理。

2、什么是刑事速裁?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在部分地区开展的刑事诉讼程序改革试点程序。

只适用于事实清楚、证据充分,被告人自愿认罪,当事人对适用法律没有争议,被告人同意人民检察院提出的量刑建议的部分情节较轻,依法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以下刑罚的案件。

3、“刑九”明确替考入刑后首批替考案进司法程序

2015年11月1日“刑九”开始实施,目前第一批替考案已经相继进入司法程序。2016年1月12日,海淀法院受理了两起因涉嫌犯代替考试罪被提起公诉的刑事案件。这是《刑法修正案(九)》正式施行后,海淀法院受理的首批“替考”刑事案件。

在海淀法院受理的两起案件中,除已宣判的侯某、虎某案外,还有大学文化的梁某花钱让研究生蔡某代替其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一案,梁某与蔡某均是辽宁人,目前被检察机关以涉嫌犯代替考试罪,适用刑事速裁程序起诉,海淀法院将择期另行开庭审理。

此外,北京市丰台、房山也有一批替考案件进入司法程序。

按照《刑法修正案(九)》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代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的,处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延伸阅读:

考试作弊哪些人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艺考内外串通作弊被抓怎么处罚

国家考试作弊入刑最高可判7年

考研被判作弊

考研替考案宣判,考研被判作弊

首例考研替考案宣判,被判处拘役和罚金

2015年10月间,被告人虎某通过他人联系被告人侯某,让其代替自己参加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2015年12月26日上午,被告人侯某在某大学旧教学楼第43考场,代替被告人虎某参加上述考试中的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科目时,被监考人员当场发现。被告人侯某于当日被公安机关抓获,被告人虎某于2015年12月28日主动向公安机关投案,后二人如实供述了上述事实。

庭审中,公诉人针对上述指控事实出示了相关证据材料,并发表公诉意见,认为被告人侯某、虎某的行为均已构成代替考试罪,侯某具有如实供述情节,虎某具有自首情节,建议法庭判处二人拘役一个月至两个月,并处罚金。

被告人侯某、虎某及其各自委托的辩护人对检方的上述指控事实、证据及量刑建议没有提出异议,被告人侯某、虎某亦当庭表示认罪、悔罪。

法院经审理后认为,被告人侯某代替他人参加、被告人虎某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其行为均构成代替考试罪。检方指控侯某、虎某犯代替考试罪的事实清楚,证据充分,指控罪名成立,量刑建议适当。

鉴于侯某到案后能如实供认自己的罪行,虎某犯罪后能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系自首;二人均能真诚悔罪,法院以代替考试罪判处被告人侯某拘役1个月,罚金人民币1万元,判处被告人虎某拘役1个月,罚金人民币8000元。

考试作弊罪中“替考”的法律解读

“替考”是一种冒充身份代替他人参加考试,弄虚作假的行为。“替考”行为破坏了考试的公平竞技规则,严重影响考试的公平性,与考试的宗旨和功能相违背,严重违反了国家相关考试管理制度。考试作弊也属于一种社会不正之风,严重破坏了社会公平诚信的基本原则,使国家教育考试制度形同虚设,属于一种严重的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必须坚决杜绝和予以严惩。以往对于考试作弊,最多只能依法给予一定行政处罚,不足以形成有效打击和震慑效果。

新颁布的《刑法修正案(九)》将“组织考生作弊”和“替考”等考试作弊行为作为犯罪规定到《刑法》之中,在《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条后面增加了“第二百八十四条之一”规定,新增了“组织考试作弊罪”、“代替考试罪”等罪名。新增的《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条之一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为他人实施前款犯罪提供作弊器材或者其他帮助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为实施考试作弊行为,向他人非法出售或者提供第一款规定的考试的试题、答案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代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第一款规定的考试的,处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代替考试罪是《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条之一第四款规定的犯罪行为。

依据这条规定,代替考试罪的犯罪主体包括代替他人考试者和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考试者两大类,替考者和被替考者都可以成为该罪的犯罪主体。本罪的行为内容包括替考者冒充身份代他人考试的行为,也包括要考试者让他人冒充自己身份替代考试的行为。即无论是所谓的“枪手”的替考行为,还是本要参加考试者让他人替考的行为,都属于我国《刑法》要处罚的代替考试犯罪行为。本罪的法定刑为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即最高可以判处拘役六个月并处罚金的刑罚。由于我国《刑法修正案(九)》于2015年11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所以,只有从2015年11月1日以后实施的替考行为,才应该作为犯罪处理。侯某、虎某二人代替考试案案发于2015年12月间,属于《刑法修正案(九)》施行后应当依法定罪量刑的行为。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对于考研替考案宣判,考研被判作弊的详细介绍,文章内容部分转载自互联网,希望对您了解考研替考案宣判有帮助和参考的价值。

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