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古兵法原文】 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原文今译】 敌方已经明确,而盟友的态度还未明朗,要诱使盟友去消灭敌人,不必自己付出代价,这是根据《损
【古兵法原文】
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原文今译】
敌方已经明确,而盟友的态度还未明朗,要诱使盟友去消灭敌人,不必自己付出代价,这是根据《损》卦推演出来的呀。
&nbs
p; 【出处原文】
敌象已露,而另一势力更张,将有所为;便应借此力以毁敌人。
【出处今译】
敌方已经显露,而另一种势力又在发展,将要有所行动;就应该借这股力量去摧毁敌人。
【赏析】
“借刀杀人”,是借他人之手或他人之力来铲除异已或达到自己目的的一种手段,杀人是广义的,也是狭义的。历史上与文学作品中借刀杀人的故事不胜枚举。
借刀杀人者,不需自己赤膊上阵,不需消耗自己的实力,更不会招致杀人凶手的罪名,真可谓绝顶聪明。在历史和现实中,不仅阴险小人借刀杀人,即使是心怀坦荡的君子,在特定的情况下,也会借刀杀人。因此,无论是绝顶聪明的曹操与韦孝宽,还是聪明绝顶的雄才王充与诸葛亮,借刀杀人之计都被他们玩弄于股掌之中。
借刀杀人,恐怕会与世长存,正人君子,即使不学会使用它,也得学会识破它,防范它,更不能莫名其妙地被人当刀使!
借刀杀人在现代经商赚钱中也经常用到,目的是:
借用自己以外的人、事、物,达到自己的目的。一切谈判高手总善于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与条件;借用社会力量(社会公众舆论等)给对方施加压力;借助法律条文或财经制度规定等驳斥对方的无理要求,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借助他人之言,与对方进一步讨价还价,实现谈判成功的最终目的。
借刀杀人是犯罪吗
借刀杀人涉嫌故意杀人,按实际情况及相关的法律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 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我国刑法规定故意杀人罪当中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他人死亡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即为故意。故意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直接故意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以及明知必然发生危害结果而放任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又可分为两种情况,即明知可能和明知必然。
间接故意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实际上,无论在世界上哪一个国家,对于剥夺他人生存权利的行为,不管是直接行动还是间接指使都是违法的,也可以从反方面考虑,如果借刀杀人并不构成犯罪的话,那社会的秩序如何维持,对于借刀杀人的行为人请尽快自首积极配合警方进行调查争取减刑。法律界网提供律师在线咨询服务,也欢迎您进行法律咨询。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对于借刀杀人,的详细介绍,文章内容部分转载自互联网,希望对您了解借刀杀人有帮助和参考的价值。
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