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税,

张强律师 法律知识 2022-09-04 20:19:32

导读:偷税漏税举报电话:12366。一:实名制举报:采用实名制进行举报偷税漏税的行为对得到嘉奖,和现金鼓励。(每案奖金最高数额不超过人民币十万元)二:匿名举报:匿名举报不限漏自己真实姓名

偷税漏税举报电话:12366。

一:实名制举报:采用实名制进行举报偷税漏税的行为对得到嘉奖,和现金鼓励。(每案奖金最高数额不超过人民币十万元)

二:匿名举报:匿名举报不限漏自己真实姓名,默默付出自然不会有奖励。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零一条

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对多次实施前两款行为,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数额计算。有第一款行为,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

偷税,

什么叫偷税罪,偷税罪如何认定,偷税罪判几年

(一)偷税罪的概念

是指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违反税收法规,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帐簿、记帐凭证,在帐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或者其他欺骗、隐瞒的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行为。

(二)偷税罪的构成特征

1、犯罪客体

侵犯的是国家税收征管制度。

2、犯罪客观方面

偷税行为,是指下列情形之一:

(1)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帐簿、记帐凭证。包括伪造、要造、隐匿、擅自销毁用于记帐的发票等原始凭证的行为;

(2)在帐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人;

(3)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纳税;

(4)进行虚假纳税申报;

(5)缴纳税款后,以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所缴纳的税款。

3、犯罪主体

犯罪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

4、犯罪主观方面

本罪主观方面是故意犯罪。

如何正确认定偷税罪

(一)偷税数额的计算

对多次犯有偷税行为,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数额计算。纳税人或者扣缴义务人在五年内多次实施偷税行为,但每次偷税数额均未达到构成犯罪的数额标准,且未受行政处罚的情形。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因同一偷税犯罪行为受到行政处罚,又被移送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依法定罪并判处罚金的,行政罚款折抵罚金。

(二)本罪与漏税行为的区别

偷税与漏税的不同表现在:

1、从主观方面看,偷税是故意实施,漏税是过失所为。

2、从客观方面看,漏税是行为人不熟悉税收法则和财务制度致使进行了错误的纳税申报等等。漏税行为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为偷税行为。如当漏税行为被发现后,漏税者不予更正,采取隐瞒欺骗手段不想税务机关申报所漏缴的税款等,此时偷税的故意就产生了。

(三)本罪与逃避追缴欠税罪的区别

1、犯罪对象不同。前者的犯罪对象是应税事实后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即税收;后者是已经确定的应纳税款额,但因种种原因缴纳应缴税款,即欠税。

2、发生的时空条件不同。本罪发生在税务机关并不掌握其实际应付税款时;后罪发生在税务机关确定其未缴纳税款即欠税后。

3、行为手段不同。本罪的行为手段是秘密行动致使帐上减少或者免除其税收义务,反映不出来其应缴税额;后罪则是隐匿或者转移财产,使其所欠税款无法得到缴纳。

偷税罪判多少年

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值得一提的是,成立偷税罪,需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构成本罪,需要达到一定的数额标准,虽然刑法对此没有作出明确规定,但是本着“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的精神,偷税罪理应有一定的数额指标;第二,犯本罪行为人主观方面是故意,过失不构成本罪。

以上知识就是小编对“偷税罪是什么,偷税罪怎样认定,偷税罪判几年”问题进行的解答,偷税罪是指纳税义务人,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帐簿、记帐凭证等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行为。读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帮助,欢迎到法律界网进行法律咨询。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对于偷税,的详细介绍,文章内容部分转载自互联网,希望对您了解偷税有帮助和参考的价值。

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