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婚龄,法定婚龄男女是多少岁

张强律师 法律知识 2022-08-31 13:00:59

导读:法律分析:1、男方的法定结婚年龄为二十二周岁、女方结婚年龄为二十周岁。2、法定结婚年龄,是指法律规定的结婚的最低年龄。3、除此之外,双方还不能是直系血亲或者三代以内的旁

法律分析:1、男方的法定结婚年龄为二十二周岁、女方结婚年龄为二十周岁。2、法定结婚年龄,是指法律规定的结婚的最低年龄。3、除此之外,双方还不能是直系血亲或者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4、符合上述条件的,双方就可依法办理结婚登记。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四十六条 结婚应当男女双方完全自愿,禁止任何一方对另一方加以强迫,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加以干涉。

第一千零四十七条 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

第一千零四十八条 直系血亲或者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

第一千零四十九条 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应当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结婚登记。符合本法规定的,予以登记,发给结婚证。完成结婚登记,即确立婚姻关系。未办理结婚登记的,应当补办登记。

第一千零五十条 登记结婚后,按照男女双方约定,女方可以成为男方家庭的成员,男方可以成为女方家庭的成员。

第一千零五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无效:

(一)重婚;

(二)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

(三)未到法定婚龄。

法定婚龄男女是多少岁

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七条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我国民法典关于婚龄的规定,不是必婚年龄,也不是最佳婚龄,而是结婚的最低年龄,是划分违法婚姻与合法婚姻的年龄界限,只有达到了法定婚龄才能结婚,否则就是违法。

要是发现申请登记结婚的男女中有一方没有达到法定结婚年龄要求的,那么最终都是无法领取到结婚证。即使虚报了年龄领到了结婚证,实际双方之间的婚姻关系也是属于无效的。我国在法定结婚年龄上面有明确的规定,那么法定结婚年龄是是如何规定的呢?详细内容请一起在下文中进行了解。

一、法定结婚年龄是如何规定的

法定结婚年龄,是指法律规定的结婚的最低年龄。也就是说,男女双方不到这个年龄就不能结婚,只有达到或高于这个年龄才能结婚,至于结婚的最高年龄,则无限制。

现行民法典关于法定结婚年龄的规定没有改变,仍维持1980年民法典规定的法定结婚年龄,即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七条规定的:“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

二、未到法定婚龄结婚的法律效力

(一)未到法定婚龄结婚,婚姻关系无效;

双方都符合了法律规定的结婚年龄后,可以到婚姻登记机关补办结婚登记。登记后,双方建立起婚姻关系,婚姻关系的效力从双方均符合民法典所规定的结婚条件时起算。

(二)未到法定婚龄结婚,不享受法律上夫妻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未到法定婚龄而结婚的男女双方之间不具有夫妻之间的扶养、忠实等法定义务。未到法定婚龄而结婚的男女双方之间也不享有夫妻之间的互相继承遗产、在对方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时担任监护等权利。

(三)未到法定婚龄结婚,解除关系法院不予受理。

如果是因为同居期间财产分割或者子女抚养产生纠纷而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也就是说未到法定婚龄结婚的,只有涉及到同居期间财产的分割和子女抚养纠纷,才属于法院处理的事项。

在看完了上文的介绍之后,可以知道法定结婚年龄到目前为止没有进行过调整,也就是还是会按照之前的年龄规定来执行,就要求申请登记结婚的男女双方都要达到了规定的年龄才行,其中女性只需要年满20周岁,但如果是男性的话则要求达到22周岁才行。

有法律问题?北京律师为您在线解答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对于法定婚龄,法定婚龄男女是多少岁的详细介绍,文章内容部分转载自互联网,希望对您了解法定婚龄有帮助和参考的价值。

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