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故意杀人罪,

张强律师 法律知识 2022-08-27 11:50:50

导读: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属于侵犯公民人身民主权利罪的一种。是中国刑法中少数性质最恶劣的犯罪行为之一。故意杀人罪是行为犯,只要行为人实施了故意杀人

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属于侵犯公民人身民主权利罪的一种。是中国刑法中少数性质最恶劣的犯罪行为之一。故意杀人罪是行为犯,只要行为人实施了故意杀人的行为,就构成故意杀人罪。由于生命权利是公民人身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因此,不管被害人是否实际被杀,不管杀人行为处于故意犯罪的预备、未遂、中止等哪个阶段,都构成犯罪,应当立案追究。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获取专业解读?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故意杀人罪有以下特征:故意杀人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主体必须是已满14周岁,具有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自然人。

故意杀人作为人们耳熟能详的一项罪名,大家多该罪了解有多深呢?什么样的行为会构成故意杀人罪呢?故意杀人罪有哪些特征?律图小编为您解答故意杀人罪的有关内容。

一、概念

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生命是行使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和前提,任何公民的生命都受法律保护。具有生命之他人,不问其年龄、性别、种族、职业、地位、生理及心理状态如何,均受的保护。

二、特征

故意杀人罪有以下特征:

1.故意杀人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

(1)行为对象为“他人”,故自杀行为不成立本罪。

(2)必须具有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即杀人行为,其特点是直接或者间接作用于人的肌体,使人的生命在自然死亡时期之前终结。剥夺他人生命的方式,既可以是作为,如刀砍、斧劈、拳击、枪杀等,也可以是不作为,如母亲故意不给婴儿哺乳致其死亡等;既可以是物理的方式,如刺杀、毒杀,也可以是心理的方法,如以精神冲击方法致人休克死亡。

(3)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必须具有非法性。依法命令枪决罪犯、符合法定条件的杀人等行为,不构成故意杀人罪。杀人行为发生死亡结果的,成立故意杀人既遂;没有发生死亡结果的,成立故意杀人未遂、中止或者预备。

2.主体必须是已满14周岁,具有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自然人。

3.主观方面是故意,包括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他人死亡的危害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故意杀人的动机多种多样,如报复杀人、奸情杀人、义愤杀人等等。不同的杀人动机,对构成故意杀人罪没有影响,但对具有一定意义。

上述解答可以看出,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同时,要把握好该罪,还应当掌握其犯罪构成和相关司法解释。如行为人因该罪被检察院提起公诉的,建议行为人及时向专业的律师咨询,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对于什么是故意杀人罪,的详细介绍,文章内容部分转载自互联网,希望对您了解什么是故意杀人罪有帮助和参考的价值。

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