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益工资,

张强律师 法律知识 2022-08-26 13:36:38

导读:效益工资是指根据职工个人或集体的经济效益状况决定工资数额的工资形式,是我国工资制度改革实践中出现的一种新的工资形式。效益工资特点是,工资必须同职工个人的劳动成果和企


效益工资是指根据职工个人或集体的经济效益状况决定工资数额的工资形式,是我国工资制度改革实践中出现的一种新的工资形式。

效益工资特点是,工资必须同职工个人的劳动成果和企业经济效益相联系。效益与工资直接挂钩;效益好,则工资多,效益差,则工资少。一般来说,包工工资、计件工资、分成工资、浮动工资都属于效益工资。实行效益工资,有利于从物质利益上刺激职工关心并努力提高经济效益,打破分配上的平均主义。

扩展资料:

绩效工资分配制度必须坚持四项原则

1、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目标,充分挖掘员工劳动潜能;

2、坚持按岗定酬、拉开档次、考核分配,与工作业绩挂钩,与工作表现挂钩,与日常考核结果和年终考核结果挂钩,奖优罚劣,奖勤罚懒;

3、考核指标的可操作性。坚持考核指标简单明了,多用客观性指标,少用主观性指标;

4、坚持省联社等主管部门对法人单位考核与法人内部激励约束机制相结合,产生正向传导效益。

参考资料来源:

获取专业解读?效益工资不是由加班费构成,绩效工资是根据经济效益状况来确定的,而加班费是由于工作时间过长才需要支付的。有些职员的能力较强,故此会出现同时可以获得效益工资和加班费的情形。

一、效益工资是否加班费构成?

效益工资不是由加班费构成,获得此两种收入的依据存在差异。

效益工资是根据职工个人或集体的经济效益状况决定工资数额的工资形式,是我国工资制度改革实践中出现的一种新的工资形式。特点是,工资必须同职工个人的劳动成果和企业经济效益相联系。效益与工资直接挂钩;效益好,则工资多,效益差,则工资少。一般来说,包工工资、计件工资、分成工资、浮动工资都属于效益工资。实行效益工资,有利于从物质利益上使得职工关心并努力提高经济效益,打破分配上的平均主义。

职工加班费的基数可以由企业和职工协商来确定,否则企业应按照劳动者本人正常劳动应得的工资确定。企业计算加班工资的工资基数,首先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者本人所在岗位相对应的工资标准确定。如果劳动合同、集体合同没有约定的,职工代表可与用人单位通过工资集体协商确定,协商结果应签订工资集体协议(用人单位经批准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度的,则不执行上述规定)。如果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无任何约定,假期工资的计算基数统一按劳动者本人所在岗位正常出勤的月工资的70%确定。日工资计算是以基数除以每月平均制度工作天数20.92天(有些企业为方便,按每月21天计算)。加班费应以在岗职工的工资总额(基本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等所有劳动者的收入)为基数计算。

二、公司效益不好降工资可以吗?

1、用人单位单方给劳动者降工资的做法是违法的。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第三十五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从该规定可看出,这是指个别调整,即企业与劳动者采用签订个别劳动合同方式确定。在这种情形下调整工资,是一种双向的法律行为,是双方平等的协商关系。企业可以提出调整工资的要约,劳动者也可以自主地确定是否接受。如果劳动者接受,则双方达成变更协议,用人单位降低劳动者工资待遇不违法,双方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如果劳动者不接受,可以拒绝签订合同,此时用人单位再降低劳动者工资待遇,显然违反法律规定,应承担违约责任。

2、企业调整工资的另一种情况即是企业根据效益情况对工资进行普遍调整,这也应当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调高工资,这是企业一种增加义务的单方承诺,一般情况下不会发生纠纷,应当是合法的;另一种则是降低工资,这是企业一种削减义务的单方要约。企业降低工资的行为还必须符合劳动法规的规定,如果企业没有履行协商程序,没有出台调整工资方案,也没有以通知的方式告知员工,更没有向当地劳动保障部门备案,该项工资调整是没有法律效力的。

绩效工资与职员的加班费的差异还是比较大,任何因为支付了绩效工资就不支付加班费的行为都是违反了相关规定的。单位也不得以职员的绩效不好就降低工资的发放额度,而是必须要与职员协商之后,调整工资的数额,或者也可以直接降职处理。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对于效益工资,的详细介绍,文章内容部分转载自互联网,希望对您了解效益工资有帮助和参考的价值。

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