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权益,劳动者权益保护法全文

张强律师 法律知识 2022-08-25 17:19:16

导读:法律分析:劳动者权益保护有:1、劳动报酬权。2、休息休假权。3、获得劳动安全卫生的权利。4、享受社会保险的权利。5、享有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

法律分析:劳动者权益保护有:1、劳动报酬权。2、休息休假权。3、获得劳动安全卫生的权利。4、享受社会保险的权利。5、享有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四条 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在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实施过程中,工会或者职工认为不适当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通过协商予以修改完善。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

劳动者权益保护法全文

获取专业解读?一般要满年16周岁的人,同时具备其他条件的,才能被称为是劳动者。相比于用人单位,劳动者要出于下风,因此对于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法律是给予了诸多保护的。

1、 劳动报酬权

劳动报酬权是指劳动者依照劳动法律关系,履行劳动义务,由用人单位根据按劳分配的原则及劳动力价值支付报酬的权利。一般情况下,劳动者一方只要在用人单位的安排下按照约定完成一定的工作量,劳动者就有权要求按劳动取得报酬。

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

2、 休息休假权

相关法律规定,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国家发展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规定职工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

用人单位在下列节日期间应当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假:

(一)元旦;

(二)春节;

(三)国际劳动节;

(四)国庆节;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休假节日。我国劳动者依法享有的假期,包括法定假、年休假、病假,以及工伤假、婚假、产假等。

3、 获得劳动安全卫生的权利

劳动者要求单位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以及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以保障本人的安全和健康的权利。其中对于16周岁到18周岁的未成年工、女工以及从事有毒有害、高温辐射、井下作业等特殊工种行业,要有特殊的劳动安全卫生保护。

4、 享受社会保险的权利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

5、 享有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

从事技术工种的劳动者,上岗前必须经过培训。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对于劳动者权益,劳动者权益保护法全文的详细介绍,文章内容部分转载自互联网,希望对您了解劳动者权益有帮助和参考的价值。

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