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伤残等级鉴定出来后,缴纳社会保险的,由社保中心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以及医药费,伙食费等工伤待遇,找单位要停工留薪期的工资,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时,由社保中心支付一次性工
在伤残等级鉴定出来后,缴纳社会保险的,由社保中心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以及医药费,伙食费等工伤待遇,找单位要停工留薪期的工资,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时,由社保中心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如果未缴纳社会保险的,全部由用人单位承担。
伤残等级鉴定标准最新
一、伤残等级鉴定标准有哪些?
伤残等级有以下鉴定标准:
(一)一级伤残
1.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全靠别人帮助或采用专门设施,否则生命无法维持;
2. 意识消失;
3.各种活动均受到限制而卧床;
4.完全丧失劳动能力。
(二)二级伤残
1.日常生活需要随时有人帮助;
2. 各种活动受限,仅限于床上或椅上的活动;
3. 不能工作;
4. 社会交往极度困难。
(三)三级伤残
1. 不能完全独立生活,需经常有人监护;
2. 各种活动受限,仅限于室内的活动;
3. 明显职业受限;
4. 社会交往困难。
(四)四级伤残
1. 日常生活能力严重受限,间或需要帮助;
2. 各种活动受限,仅限于居住范围内的活动;
3. 职业种类受限;
4. 社会交往严重受限 。
(五)五级伤残
1.日常生活能力部分受限,偶尔需要监护;
2. 各种活动受限,仅限于就近的活动;
3. 需要明显减轻工作;
4. 社会交往贫乏。
(六)六级伤残
1.日常生活能力部分受限,但能部分代偿,条件性需要帮助;
2. 各种活动降低;
3. 不能胜任原工作;
4. 社会交往狭窄。
(七)七级伤残
1.日常生活有关的活动能力严重受限;
2. 短暂活动不受限,长时间活动受限;
3. 工作时间需要明显缩短;
4. 社会交往降低。
(八)八级伤残
1.日常生活有关的活动能力部分受限;
2. 远距离流动受限;
3. 断续工作;
4. 社会交往受约束。
(九)九级伤残
1.日常活动能力大部分受限;
2. 工作和学习能力下降;
3. 社会交往能力大部分受限。
(十)十级伤残
1. 日常活动能力部分受限;
2. 工作和学习能力有所下降;
3. 社会交往能力部分受限 。
二、伤残等级到哪里鉴定?
工伤残等级鉴定由工伤残等级鉴定委员会负责;其余伤残等级鉴定由司法部门颁发资质的机构负责。伤残等级是指一个人的伤残程度,是根据伤残的严重程度来判定的,一般伤残的等级伤残分为一级到十级伤残,一级最重。
《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五条
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后,应当从其建立的医疗卫生专家库中随机抽取3名或者5名相关专家组成专家组,由专家组提出鉴定意见。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根据专家组的鉴定意见作出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必要时,可以委托具备资格的医疗机构协助进行有关的诊断。
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当自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必要时,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的期限可以延长30日。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应当及时送达申请鉴定的单位和个人。
伤残等级到专门的伤残等级鉴定机关进行认定,必须要在受伤的一个月之内申请鉴定,越快申请越好。机关一般在两个月的时间之内做出伤残等级认定的判处书。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对于伤残等级鉴定,伤残等级鉴定标准最新的详细介绍,文章内容部分转载自互联网,希望对您了解伤残等级鉴定有帮助和参考的价值。
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