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辩论稿

张强律师 法律知识 2022-09-21 12:32:51

导读:依法治国是最根本的治国方略。以德治国是在依法治国基础上,对人们的思想道德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在民主政治建设领域,规范人们行动的标准首先是法律。在道德标准与法律标准发生

依法治国是最根本的治国方略。以德治国是在依法治国基础上,对人们的思想道德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在民主政治建设领域,规范人们行动的标准首先是法律。在道德标准与法律标准发生冲突的场合,在个人权威与法律权威发生抵触的情形下,最终应当坚持法律的立场,依法办事。

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属于不同的范畴。社会主义法治与道德本质是一致的,产生于同样的经济基础,都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两者分属于不同的范畴:法治属于政治建设、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精神文明。

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互促进。法律是道德的重要载体,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充分实现,有利于社会主义道德的推行,有利于提高公民的道德水平。推行以德治国,社会主义道德水平普遍提高又必然促进社会主义法治的有效实现。

依法治国的意义:

1、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2、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3、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

4、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5、依法治国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标志;

6、依法治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条件。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辩论稿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辩论稿

基本含义

以德治国,实质就是通过构建以仁爱为核心的个人品德、以孝悌为核心的家庭美德,以忠诚为核心的职业道德,以诚信为核心的社会公德,以效忠为核心的报国情怀,做到人人以德治己,户户以德治家,从而达到以德治国的目的。由此可见,以德治国的切入点是人人以德治己,塑造具有仁义礼智信五个道德品质的人,落脚点是户户以德治家,构建父慈子孝、恭兄友弟、夫义妻顺的和睦家庭。所以说,以德治国的实质就是以德治家。因为家庭是社会最小的细胞,是国家最小的单元。只有每个细胞健康发展,每个单元和睦发展,社会才能和谐、国家才能稳定。

依法治国,实质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实现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从而达到依法治国的目标。由此可见,依法治国的切入点是严格坚持依宪治国,构建法治社会,落脚点是真正做到依宪执政,依法治权,依法治官,建立法治政府。所以说,依法治国的实质就是以依宪治国。因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

二者的关系

1.依法治国需以以德治国为基础。

这首先是因为道德是立法的基础,重要和基本的道德规范是法律规范的主要来源之一,先进的道德规范是法律规范的主要价值目标之一,良好的道德规范是评价法律规范善恶的主要标准之一。其次是因为道德是执法的基础,法律规范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的模糊性,能否公正地、准确地把握立法宗旨,取决于执法者的素质;执法者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能否恰当地运用这一权力,则取决于执法者的素质;执法者不可避免地具有证据采信方面的自由心证权,能否恰当地运用这一权力,则取决于执法者的素质。再次是因为道德是守法的基础。大多数人对法律的认同和信仰是法律存在的基础;权利是现代法治的核心,如何将法定权利兑现成为现实权利取决于公民的自觉和自愿意识;与权利意识相对应的义务意识也与公民的自觉和自愿意识相关联。

2.以德治国需以依法治国为补充与保障。

以德治国着力于通过提高人的内心觉悟和建设人的动机文明,来端正人的文明行为;依法治国则着力于通过约束人的外部行为和建设人的行为文明,来开掘人的内心文明。以德治国着力于建设个体文明,通过榜样的力量促进社会主义群体文明水平的提高;依法治国则着力于建设群体文明,通过群体文明的提高,防范、震慑个体的越轨行为。以德治国着力于强调人的义务意识、责任意识,依法治国着力于维护人的权利,强调人的权利意识,两者相得益彰。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对于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辩论稿的详细介绍,文章内容部分转载自互联网,希望对您了解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有帮助和参考的价值。

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