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谣言事件,网络谣言事件案例

张强律师 法律知识 2022-09-16 13:00:20

导读:在信息快速传播的今天,每逢大事,必生谣言。「今天,你上当了吗?」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谈谈,如何分辨谣言、杀死谣言,借你一双慧眼,做个明辨真伪的人。1. 「不要怪朕太昏庸,只因谣言

在信息快速传播的今天,每逢大事,必生谣言。

「今天,你上当了吗?」

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谈谈,如何分辨谣言、杀死谣言,借你一双慧眼,做个明辨真伪的人。

1. 「不要怪朕太昏庸,只因谣言太合朕意」-国际谎言是怎么炼成的

小时候,我们不做作业、上课迟到的时候,往往会编出一些理由,这个时候,老师会一声怒吼「你开什么国际玩笑!」

我们今天就聊聊一个国际玩笑是怎么产生的。

3D「泰坦尼克号」上映以来,有关温丝莱特在影片中有部分镜头被删的说法就层出不穷,传出各种版本。

一个网友在帖子中写道「近日广电总局对此给出了解释-考虑到3D电影的特殊性,我们担心播放此片段时观众会伸手去摸,打到前排观众的头,造成纠纷」。它很快在不少认证媒体的微博中被传为官方说法,仅4月9日一天转发就达上千次。

随后此信息在国内疯狂传播,被网媒当作新闻发布,最终冲出国门走向世界,被众多外媒转载,连「泰坦尼克号」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本人也信以为真,甚至在当地时间4月12日做节目 「可尔博报告」时还引用了这一说法。

你瞧,连受过良好教育,见过大世面的卡梅隆一样对看似荒谬的谣言深信不疑,你怎么能怪广场舞大妈愚昧呢?

多数人总是会选择听自己想听到的,这是「人性的弱点」。

2. 「谎言说上10遍,自己都认为是真的」-造谣者的心态是什么

谣言的产生一部分和经济利益有关,但我们今天探讨的是心理学。

来结合目前的疫情,看看为啥有的造谣者没有任何经济上的收益,却乐此不疲。

第一、给自己虚幻的安全感

人在缺乏安全感而并没有明确解决方案的时候,会不断给自己心理暗示,形成虚幻的安全感。

好比一个落水的人,需要抓住一根救命稻草,而如果没有的时候,往往会自己臆造一根。

网络谣言事件案例

网络谣言事件,网络谣言事件案例

十大谣言刷爆朋友圈,传播网络谣言将入刑

编造虚假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虚假信息,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起哄闹事,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第一款第(四)项的规定,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

《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三条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

(一)引发群体性事件的;

(二)引发公共秩序混乱的;

(三)引发民族、宗教冲突的;

(四)诽谤多人,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五)损害国家形象,严重危害国家利益的;

(六)造成恶劣国际影响的;

(七)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情形。

第四条一年内多次实施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行为未经处理,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转发次数累计计算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定罪处罚。

第五条利用信息网络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破坏社会秩序的,依照第二百九十三条第一款第(二)项的规定,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

编造虚假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虚假信息,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起哄闹事,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第一款第(四)项的规定,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

《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以上就是法律界网小编总结的相关内容,如果对本文章还有什么不能够理解的,可以通过法律界网找律师进行咨询指导,他们能够直接的告诉你的答案。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对于网络谣言事件,网络谣言事件案例的详细介绍,文章内容部分转载自互联网,希望对您了解网络谣言事件有帮助和参考的价值。

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