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城市低保标准,全国城市低保标准排名

张强律师 法律知识 2022-09-13 10:39:09

导读:民政部新闻发言人、办公厅副主任陈日发8月23日表示,截至2018年6月底,全国共有城乡低保对象4833.9万人,平均城市低保标准达到563元/人月,农村低保标准达到4583元/人年,分别较上年

民政部新闻发言人、办公厅副主任陈日发8月23日表示,截至2018年6月底,全国共有城乡低保对象4833.9万人,平均城市低保标准达到563元/人月,农村低保标准达到4583元/人年,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7.5%、13.3%。

陈日发介绍,今年上半年,民政部各项业务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在社会救助方面,印发《关于推进深度贫困地区民政领域脱贫攻坚工作的意见》,切实加大对“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支持力度。指导各地完善农村低保制度,健全对象认定方法,确保农村低保标准动态高于国家扶贫标准。会同财政部出台加强和改进临时救助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发挥临时救助制度效能。在全国开展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和困难群众救助工作绩效评价,提高救助工作规范化水平。通过拉网式排查、跨省交叉检查、民政部专项督查等形式,全面开展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和托养机构排查整改,救助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截至2018年6月底,全国共有城乡低保对象4833.9万人,平均城市低保标准达到563元/人月,农村低保标准达到4583元/人年,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7.5%、13.3%;截至2018年6月底,全国共有特困人员484.3万人,上半年共支出救助供养资金153.7亿元,同比增长19.1%。

全国城市低保标准排名

全国城市低保标准,全国城市低保标准排名

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就是政府提供给低收入群体的福利,让低收入的人群也能够有一个基本的生活保障,在生活上不会陷入到困境中而造成各种各样的麻烦,于是很多人会想要知道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是多少?法律界网小编为你仔细讲解.

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很不均衡,因此并没有国家统一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又称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是国家为救济社会成员收入难以维持其基本生活需求的人口而制定的一种社会救济标准。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是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中最基本的内容,也是区别于传统社会救济制度的重要标志。

北京:城市低保标准从家庭月人均500元上调为520元;全市农村低保最低标准从家庭月人均340元上调为380元;

上海:1、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每人每月505元调整为每人每月570元;2、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每人每年4320元调整为每人每年5160元,也就是从每人每月360元调整为每人每月430元。

深圳: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510元调整至560元。

广州:城镇低保标准由原来的415元/月/人提高到530元/月/人,提标幅度为27.7%;农村低保标准由原来的300元/月提高到420元/月/人,提标幅度为40%。

合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调整为户月人均410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市定指导线为每人每年不低于1650元,从2013年1月1日起执行。

兰州:924元-1680元不等,分三种情况;

下列三类人员可以申请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

1.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或抚养人的居民;

2.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间或失业救济期满仍未能重新就业,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

3.在职人员和下岗人员在领取工资或最低工资、基本生活费后以及退休人员领取退休金后,其家庭人均收入仍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

申请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时都内容不了解,可以来法律界网找律师咨询。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对于全国城市低保标准,全国城市低保标准排名的详细介绍,文章内容部分转载自互联网,希望对您了解全国城市低保标准有帮助和参考的价值。

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