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歧视,就业歧视的法律规定

张强律师 法律知识 2022-09-10 19:58:12

导读:就业歧视是指没有法律上的合法目的和原因而基于种族、肤色、宗教、政治见解、民族、社会出身、性别、户籍、残障或身体健康状况、年龄、语言等原因,采取区别对待、排斥或者给


就业歧视是指没有法律上的合法目的和原因而基于种族、肤色、宗教、政治见解、民族、社会出身、性别、户籍、残障或身体健康状况、年龄、语言等原因,采取区别对待、排斥或者给予优惠等任何违反平等权的措施侵害劳动者劳动权利的行为。

虽然国家明令禁止就业歧视,但是目前就业歧视依然广泛存在,大致上可分为五种:

学历歧视。学历歧视是中国就业歧视中问题最突出,影响范围最广的歧视,学历歧视在私人企业单位尤为严重。例如不承认大专是大学;不承认自考学历、函授学历、夜大学历等;过分鼓吹或强调985、211院校毕业才能进入某某部门等。

性别歧视。指定某种岗位必须由男性或者女性来担任。

健康歧视。歧视残疾人,残疾人明明有能力从事某种岗位,但却因为其残疾而被拒绝。

犯罪歧视。歧视曾经受刑的人员,某人曾经犯罪,但接受教育后表现良好刑满释放,而企业单位拒绝或歧视曾经受刑的人员参与应聘。(公务员和教师行业除外)

户籍歧视。歧视非本地户籍的人员在本地参加工作。(但这种现象现在已经比较少)

就业歧视的法律规定

就业歧视,就业歧视的法律规定

就业歧视是什么

就业歧视是指没有法律上的合法目的和原因而基于种族、肤色、宗教、政治见解、民族、社会出身、性别、户籍、残障或身体健康状况、年龄、身高、语言等原因,采取区别对待、排斥或者给予优惠等任何违反平等权的措施侵害劳动者劳动权利的行为。

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33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第48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国家保护妇女的权利和利益,实行男女同工同酬,培养和选拔妇女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三条: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第十二条 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

第十三条 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在录用职工时,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

第四十六条 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

第三条 劳动者依法享有平等就业和自主择业的权利。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等不同而受歧视。

第二十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创造公平就业的环境,消除就业歧视,制定政策并采取措施对就业困难人员给予扶持和援助。

第二十六条用人单位招用人员、职业中介机构从事职业中介活动,应当向劳动者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和公平的就业条件,不得实施就业歧视。

第二十七条 国家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劳动权利。用人单位招用人员,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用人单位录用女职工,不得在劳动合同中规定限制女职工结婚、生育的内容。

第二十八条 各民族劳动者享有平等的劳动权利。

第二十九条 国家保障残疾人的劳动权利。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残疾人就业统筹规划,为残疾人创造就业条件。用人单位招用人员,不得歧视残疾人。

第三十条 用人单位招用人员,不得以是传染病病原携带者为由拒绝录用。但是,经医学鉴定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治愈前或者排除传染嫌疑前,不得从事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传染病扩散的工作。

第三十一条 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享有与城镇劳动者平等的劳动权利,不得对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设置歧视性限制。

如果以上文章无法全面的解决你的问题,面对这个情况怎么解决,可以找法律界网在线律师咨询解决,专业的律师团队会为你解答这个问题。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对于就业歧视,就业歧视的法律规定的详细介绍,文章内容部分转载自互联网,希望对您了解就业歧视有帮助和参考的价值。

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