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北京5月1日起实行“禁烟令” 十类公共场所完全禁烟日期:2008-04-24奥运官网4月24日讯 今天上午,从《北京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范围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信息发布会上获
北京5月1日起实行“禁烟令” 十类公共场所完全禁烟
日期:2008-04-24
奥运官网4月24日讯 今天上午,从《北京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范围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信息发布会上获悉,5月1日起,北京市公共场所将全面开始禁止吸烟。这是在1995年北京市第十届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北京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规定》的基础上,又一重大举措。
禁烟范围扩大 十类公共场完全禁烟
据北京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专职副主任孙贤理介绍,《规定》进一步扩大了完全禁止吸烟的范围,十类公共场所名列其中。包括:一、医疗机构的室内区域;二、托儿所、幼儿园;三、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四、高等学校和其他教育培训机构的教学区域;五、影院、音乐厅、展览馆、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科技馆、少年宫、纪念馆等科教文化娱乐场所;六、商业、金融业、邮政业、电信业的营业厅;七公共汽车、出租车、轨道交通及其售票厅,室内展台;八,对社会开放的文物保护单位;九体育馆、健身馆;十健身场、体育场的比赛区、作息区。
《规定》还明确了部分禁止吸烟公共场所。例如公园、游乐场、餐饮和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及飞机、火车的等候室,吸烟室应该符合消防安全要求,设置明显的表识,与非吸烟区隔离,并且远离人员和行人必经的主要通道。
为了推进宾馆、旅店、招待所、培训中心等提供住宿服务、休息服务的特殊公共场所的禁止吸烟工作,结合的实际情况,《规定》要求此类工作场所应当设置无烟客房和无烟楼层。
明确禁烟场所责任 相关机构可行政处罚
孙贤理说,《规定》在进一步明确禁止吸烟的同时,强化了单位责任和媒体宣传教育责任。一是明确单位责任,应该按照规定在禁止吸烟的公共场所设置明显的禁烟,统一的禁止吸烟标志。加强吸烟有害健康和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宣传教育工作,并及时劝阻制止公共场所内的吸烟行为。二是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开展烟草危害,吸烟有害健康和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使人们充分认识到吸烟给健康和环境造成的危害,从而能遵守各项规定,提高全社会营造无烟环境的意识。
此外,为了保证监督管理措施有效执行,增强爱卫会办公室执法的力量,规定市、区、县过爱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可以委托市、区、县的行政处罚。
相关链接
烟草危害是当今最严重的危害之一,全球现在有13万烟民,每年约500万死于与吸烟有关的危害。据统计我国烟民有3.2亿,占全世界烟民总数的 24.6%。其中未成年烟民约500万人。2007年中国控制吸烟报告指出,我国每年死于被动吸烟的人数超过10万人,我国参与的全球青少年烟草调查显示,青少年在家中和公共场所受二手烟危害的比例分别为43.9%和55.8%,42%在家中,67%在公共场所,被动接受二手烟的比例女性90%是家庭接触。20到29岁男性在公共场所接触二手烟的比例最高。
截至2006年10月,世界上已经有154个国家和地区颁布了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规定。加拿大和美国也通过省或者州立法控制烟草。意大利目前已经扩大到除私人住宅以外的公共场所。香港自07年1月1日起,在绝大部分工作场所和公共场所的室内、区域实施禁烟。
北京禁烟条例
北京市控烟条例获通过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烟
备受关注的《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28日获得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今后所有室内公共场所一律禁烟;备受争议的“机场、宾馆可设吸烟室”的条款最终被删除。该项法规将于2015年6月1日起施行。
《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表决稿)》在28日举行的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上获得表决通过。条例明确规定,公共场所、工作场所的室内区域,以及公共交通工具内禁止吸烟,这意味着“带盖的、带顶的”公共场所一律禁烟。
值得关注的是,该条例在进行第二次审议时,曾对“室内公共场所禁烟的规定”进行了适度调整,将酒店客房、机场等具备排风条件的场所纳入了吸烟范围。为此一些控烟人士认为,出入这些场所的服务人员会遭受二手烟的危害,他们的权益也应得到保护。
28日获得通过的表决稿中,最终没有支持二审稿中关于“宾馆客房、机场等特殊场所具备独立排风条件时,允许设立吸烟区”的表述,依然维持征求意见稿中“带顶带盖”的室内区域全面禁烟的宗旨。
一项统计数字显示,中国是世界最大的香烟生产国和消费国,烟民超过3亿人,被动吸烟者约有7.4亿人,包括1.8亿儿童。世界卫生组织表示,内地每年有100多万人死于吸烟引起的各种疾病。
基于保护妇女儿童的目的,该条例对室外禁烟区域做出更严格的规定,以未成年人为主要活动人群的场所,幼儿园、中小学校、妇幼保健机构、儿童医院等均被列入室外禁烟范围。
室外区域控烟是较大的亮点。该条例明确规定,个人不得在排队等候队伍中吸烟,否则将被处以50元人民币罚款,拒不改正的最高可处200元罚款。同时,禁烟场所的经营者、管理者也要肩负起禁烟责任,违者将受到处罚。
针对争议较多的烟草企业是否可以参与社会公益、慈善募捐等赞助活动,北京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应当允许烟草企业参与不冠名的赞助活动,建议将赞助活动限制在“冠名赞助”。条例最终表述为:“禁止各种形式的烟草促销、冠名赞助活动。”同时,禁止大众传播媒介发布烟草广告。
今年4月北京市政府法制办就《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草案)》首次向社会征求民意,该条例曾经过4次论证。今年7月提交市人大常委会进行一审,9月进行二审。北京市地方法规实行“二审三通过”的原则。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对于北京禁烟,北京禁烟条例的详细介绍,文章内容部分转载自互联网,希望对您了解北京禁烟有帮助和参考的价值。
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