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据报道,2016年1月15日在北京举办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最新动态及热点问题高峰论坛”上,人社部相关负责人强调,今年将重点研究编制创新改革,特别是高校、公立医院不纳入编制
据报道,2016年1月15日在北京举办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最新动态及热点问题高峰论坛”上,人社部相关负责人强调,今年将重点研究编制创新改革,特别是高校、公立医院不纳入编制管理后对相关改革的影响。高校、公立医院不纳入编制管理,并非首次尝试。据媒体此前报道,2015年5月北京市发布的《关于创新事业单位管理加快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意见》中就明确提出,对现有高等学校、公立医院等,逐步创造条件,保留其事业单位性质,探索不再纳入编制管理。对现有编内人员实行实名统计,随自然减员逐步收回编制。换言之,上述单位将逐渐实行全员合同聘任制,不再由国家财政“养人头”。
事业单位编制人员占财政人员的80%,已经让政府负担很重,事业单位人员或许会成为国企工人之后第二批被抛弃的体制内人员。
但事业单位实行分类改革,顾名思义就是按类别区分实际进行改革,而不是一刀切,把所有事业单位都取消了,这不符合现实。事业单位和公务员都是我国体制的主体。全国公务员700多万人,而事业单位则超过了3000万人,比公务员多出五倍之多,如此庞大的一个群体,突然间全部取消单位,将他们推向市场,显然不是明智之举,也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事业单位代替政府提供公共管理服务职能,公益属性明显,未来可能会优化、会整合、会改革,但不可能取消。这也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当然我猜测为避免激进的改革带来的后果,不会对事业单位降薪或者裁员,但是养老金很有可能将不再像公务员一样财政拨款而是和企业人员一样转为社保基金。2020年底前,对于效益差的企业将全部退出事业单位序列,这部分人将不再占用事业单位编制。
一:安置原则“编随事走、人随编走”
事业单位整合或者撤销,其行政类职能划归相应的行政机关承担,由于行政机关行政编制总量控制,不能随职能大批量转换整合进来的事业编制,机关又不允许混岗混编,使用事业编制,因此,行政类职能整合到机关,原来承担职能的事业人员和编制,随职能转换为行政编制的可能性基本没有。只有公益类事业单位的公益服务职能剥离整合后,人员编制可以随同职能整合到新的事业单位,个人身份和编制类型不发生改变。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对于取消事业编制最新消息,的详细介绍,文章内容部分转载自互联网,希望对您了解取消事业编制最新消息有帮助和参考的价值。
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