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法律分析:国家一年法定假日是11天法律依据:《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第二条 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一)新年,放假1天(1月1日);(二)春节,放假3天(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三)清明节,放假
法律分析:国家一年法定假日是11天
法律依据:《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第二条 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一)新年,放假1天(1月1日);(二)春节,放假3天(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三)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四)劳动节,放假1天(5月1日);(五)端午节,放假1天(农历端午当日);(六)中秋节,放假1天(农历中秋当日);(七)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国家法定节假日规定放假制度
一、国家法定节假日天数是怎样规定的
一般意义上的国家法定节假日为11天,是全国统一的所有公民都休假的天数。
根据《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第二条中规定
(一)元旦,放假1天(每年1月1日)
(二)春节,放假3天(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
(三)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
(四)劳动节,放假1天
(五)端午节,放假1天
(六)中秋节,放假1天
(七)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除了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外,还有第二类是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及纪念日,包括:妇女节(3月8日妇女放假半天)、青年节(5月4日14周岁以上28周岁以下的青年放假半天)、儿童节(6月1日14周岁以下的少年儿童放假1天)、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8月1日现役军人放假半天)。
二、法定节假日的定义
法定节假日是指根据各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或纪念要求,由国家法律统一规定的用以进行庆祝及度假的休息时间。法定节假日制度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的重要反映,涉及经济社会的多个方面,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法定节假日的休假安排,为居民出行、购物和休闲提供了时间上的便利,为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
国家法定节假日的历史并不久远以及复杂,但注意了,国家法定节假日的种类,不仅仅是平时都放假的节日哦,还有部分公民的假期。看完以上内容,是否有发现,存在多年对“国家法定节假日天数”有误解,如果说有,相信您已经对此有了一定的正确了解了,更多相关问题您可以咨询律图律师。
有法律问题?北京律师为您在线解答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对于国家法定节假日规定,国家法定节假日规定放假制度的详细介绍,文章内容部分转载自互联网,希望对您了解国家法定节假日规定有帮助和参考的价值。
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