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民法典结婚年龄规定,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
【法律分析】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男女双方要办理结婚登记,缔结婚姻关系,在年龄条件上,必须满足男方年满22周岁,女方
【法律分析】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男女双方要办理结婚登记,缔结婚姻关系,在年龄条件上,必须满足男方年满22周岁,女方年满20周岁的条件。否则,即使男女双方通过隐瞒实际年龄的方式骗取结婚登记,取得结婚证,因此而缔结的婚姻关系也是无效的。民政局发现后,可以撤销结婚登记,收回结婚证。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在办理结婚登记时,男女双方或者一方年龄尚未达到法定结婚年龄,此时的婚姻是无效婚姻。但是,双方共同生活之后,现在已经达到法定结婚年龄,那么对于这种情况,也不会认定双方的婚姻关系无效。因为现在双方已经达到法定结婚年龄,所以,自双方达到法定结婚年龄之日起,双方的婚姻就转变成了有效婚姻关系。关于婚龄的规定,不是必婚年龄,也不是最佳婚龄,而是结婚的最低年龄,是划分违法婚姻与合法婚姻的年龄界限,只有达到了法定婚龄才能结婚,否则就是违法。法定婚龄不妨碍男女在自愿基础上,根据本人情况推迟结婚时间,为贯彻计划生育国策,民法典也鼓励晚婚晚育。一些单位以享受优惠政策的婚龄代替法定婚龄,不达到这一结婚年龄,不批准男女双方结婚,这样做是不妥的。法律是倡导晚婚,而不是强制晚婚,不是说结婚越晚越好。为保障在婚龄问题上严格执法,相关法律规定:“申请结婚的当事人,因受单位或他人干涉不能获得所需证明时,婚姻登记机关查明确实符合民法典和本办法规定的,也应予以登记,发给《结婚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四十七条 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
结婚年龄规定2022
一、我国法定结婚年龄是多少岁
《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七条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
我国《民法典》规定的结婚年龄是结婚的最低年龄。
我国《民法典》关于婚龄的规定,不是必婚年龄,也不是最佳婚龄,而是结婚的最低年龄,是划分违法婚姻与合法婚姻的年龄界限,只有达到了法定婚龄才能结婚,否则就是违法。
法定婚龄不妨碍男女在自愿基础上,根据本人情况推迟结婚时间。为保障在婚龄问题上严格执法,《婚姻登记条例》规定:未到法定结婚年龄的,婚姻登记机关不予登记。
二、法定结婚年龄的确定因素
法定婚龄的确定,要考虑两方面的因素:
1、要考虑自然因素,即人的身体发育和智力成熟情况;
2、考虑社会因素,即政治、经济及人口发展情况。
中国1950年规定的法定婚龄为男二十岁,女十八岁。这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的觉悟程度和接受能力相适应。1980年修改婚姻法时,一方面考虑适当提高法定婚龄有利于广大青年的身心健康、工作和学习,以及计划生育工作;同时也注意到法定婚龄过高,不符合自然规律的要求,也脱离群众、脱离农村实际。因此规定“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
修订婚姻法时,有的同志建议将男女的结婚年龄统一为一个标准,或均为二十二周岁,或均为二十周岁。也有的同志建议降低法定婚龄。考虑到1980年确定的婚龄执行情况基本是可行的,因此没有作出修改。
以上就是我们律图关于我国法定结婚年龄是多少的法律解答,从上面内容可知,《民法典》明文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如果你还想了解关于结婚条件的其他法律知识,欢迎你随时到我们律图官网咨询,我们将尽快为您具体解答。
有法律问题?北京律师为您在线解答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对于结婚年龄规定,结婚年龄规定2022的详细介绍,文章内容部分转载自互联网,希望对您了解结婚年龄规定有帮助和参考的价值。
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