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解:P——本金,又称期初金额或现值;i——利率,指利息与本金之比;I——利息;F—— 本金与利息之和,又称本利和或终值;n——计算利息的期数。利息(税前利息) = 本金 * 利率 * 计息期数I =
解:P——本金,又称期初金额或现值;
i——利率,指利息与本金之比;
I——利息;
F—— 本金与利息之和,又称本利和或终值;
n——计算利息的期数。
利息(税前利息) = 本金 * 利率 * 计息期数
I = P * i * n
税后利息 = 本金 * 利率 * 计息期数 *(1 - 利息税率)
利息税 = 本金 * 利率 * 计息期数 * 利息税率
自2008年10月9日起,储蓄存款利息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20%。
(1)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是指每次收入额。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所得额 = 每次收入额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以支付利息、股息、红利时取得的收入为一次。偶然所得,以每次取得该项收入为一次。
(2)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应纳税额,是指以应纳税所得额和适用(规定)税率计算的税额。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额 = 应纳税所得额 * 20%
∵自2008年10月9日起,储蓄存款利息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
∴储蓄存款利息税是0元
答:存款利息税是0元
存款利息税什么时候取消的
一、什么是利息税
我国现行所谓“利息税”实际是指个人所得税的“利息、股息、红利所得”税目,主要指对个人在中国境内储蓄人民币、外币而取得的利息所得征收的个人所得税。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征收、停征或减免个人所得税(利息税)对经济具有一定的调节功能。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征收利息税。
二、利息税的作用
1、通过税收影响居民的收入水平,调节财富不均和贫富差距。
2、通过实际利率变化影响居民储蓄。
3、促进居民储蓄向投资领域转移。
通过降低私人投资的机会成本,推动私人投资的增加,形成社会投资持久的增长机制。
4、抑制储蓄增长、扩大消费支出。
5、增加财政收入。
利息税作为财政的一个稳定收入来源,每年的规模不断增加。2006年利息税总额达到459亿元,约占税收总收入的1.2%。
在征收利息税的初期,全国居民储蓄存款增幅确实出现了明显下降的趋势,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大幅上涨,居民消费也开始出现活跃的局面。
三、我国相关政策
根据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第十二条的规定,国务院决定自2007年8月15日起,将储蓄存款利息所得个人所得税的适用税率由现行的20%调减为5%。2008年10月9日,国务院决定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暂停征收个人所得税。
根据修订的个人所得税法和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实施办法,我国自1999年11月1日起,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恢复征收个人所得税。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恢复征收个人所得税8年来,在合理调节个人收入、增加财政收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根据阅读上文内容介绍可知,关于什么是银行利息税、利息税的算法等问题已有了相关解答。在我国利息税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为止被解除。目前个人在银行存款获得的利息均为本人所有,并不用再向国家缴纳赋税。依法纳税是我国公民的法定义务,应按照国家政策要求积极配合国家缴纳赋税。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对于存款利息税,存款利息税什么时候取消的的详细介绍,文章内容部分转载自互联网,希望对您了解存款利息税有帮助和参考的价值。
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